设置

关灯

关于宋代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有争议(第1/9页)

    :

    有人说军队本身不弱,是指挥官太弱不会打仗,有人说军队本身的素质不高国家把那些贫民召进军队养着,但老弱很多,谈不上有战力,还有的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制度造成的,还有的举例子说明大宋的军队比较强悍等等。

    北宋军对西夏及西北其它少数民族的多次胜利,但单纯只看胜仗不能体现一个朝代军队战斗力,而从整体来看,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是互有胜负的,甚至直到徽宗朝时,虽然宋朝朝廷本身极为腐败,但是由于当时所谓的西兵较为精锐,加之童贯大爷本身爱好军事

    但是在西夏勃兴之时的三场大的战役中,(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以及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兵折将,数万精兵战死沙场,而数倍于此的装备物资也尽数落于西夏手中。

    在中期,宋神宗赵顼由于锐意变法,使得较为大家所熟知,所以这个时期北宋对西夏的战争也广为人知。但是神宗虽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却完全处于下风,最终也因为灵州及永乐城两败殚精竭虑而死。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可以说是一个贯穿北宋大部分年代的百年战争,基本上考验了北宋军尤其是西军的战斗力,宋军先抑后扬,在初期虽然吃尽了苦头,但是正如我上文所说,西夏当时打的是生死存亡之战,打胜了自然不消说,但是只要输了任何一场那就是灭种亡国,这是拼命的心态。但是到了后期,西夏建国时日已长,从上到下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的艰难危阻早就抛之脑后,西夏军不复当年之勇。而北宋西军久战西夏,朝堂上又有王韶这种不世出的西域问题及战争专家,再加上西夏国力本来就不能与北宋相提并论,才出现了西夏两次央求辽国调停的事件。可以说,北宋一朝只有西兵可堪一战,但是就是这些堪称精锐的西军,在若干年后遇到了新兴的金军,就好像雪遇骄阳一般融化的一干二净。所以,西军虽然战斗力较强,但仍有其局限性,而且西军属于宋军中的个体,不能代表整个宋军,所以说整个北宋西夏战争中的宋军战力仍不能被称之为“强悍”。

    在后期,哲宗朝在夺取了横山及天都山后对西夏确立了战略优势,多次击败西夏。徽宗朝时由于东征西讨上蹿下跳的童贯大哥,使得略略平静了一些时日的宋夏边境烽烟再起,北宋多次大兵压境,迫使西夏两次央求辽国居中调停。这一时期内,宋朝由王韶倡导的横山战略是重中之重,南攻吐蕃北攻横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后在银夏攻略中北宋已立于不败之地。

    再来说较为有名的宋金战争。在宋金战争中,宋朝军队战斗力不足的致命弱点被暴露的一干二净,在金灭北宋之战中,就连素称精锐的北宋西军也不能略阻金军锋锐。彪悍的金军从白山黑水之间直杀到中原腹地,沿途的宋军仿若豆腐一般被金军这把利刃轻易的破开。

    宋朝与金朝的战争是漫长的,在经过了初期的混乱与北宋灭亡之后,宋军也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也适应了金军的战争方法,涌现出来像刘琦、吴玠、吴璘、韩世忠等一大批名将,并且以适合宋军的方式打出了顺昌、和尚原、饶风关三场大捷。但是这些胜仗在金军横扫天下破辽灭宋的大背景下仍显的过分珍贵,而且这些胜仗基本上都是以守为主,以守为先,顺昌大捷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