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禁厢军(第1/4页)

    一、禁兵

    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历代有直称禁军、禁兵者,亦有另立名目者,还有以此名义而扩大其任务范围者。除唐、宋有禁军名目外,汉代的京师兵,北魏的中兵,五代的牙军、义儿军,元代的怯薛军,明代的三大营和清代的三旅儿旗等,均属于禁兵性质。唐代禁军初有元从禁军,此后陆续出现飞骑、百骑、千骑、万骑等名目,又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较前代已扩大任务范围,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权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编制单位有军、指挥、都。士兵出自雇佣,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地位低下。北宋中叶,禁兵增至80余万人。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加强训练,军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之兵号称10万,而实仅3万人。南宋时仍有禁军、厢军的名称,实际情况则屡有变化。

    禁兵制虽非产生于北宋时期,但在北宋时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考察其番号的变迁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情。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其过程基本限于抄摘。鉴于北宋的军事管理体制可总结为一院三司制,其禁兵完全隶于三司统辖。

    1、殿前都指挥使司

    该司禁兵分马军、步军两个系统,同时又分上军、中军、下军三个档次,并有为充宿卫之职而专设的班、直。北宋的禁兵上军仅有四个番号,通称作上四军,均为北周时期即存在的精锐部队,为赵氏王朝起家老本,在各军中无论资历还是战力均是最高的,对其士卒的身高要求更在五尺七寸,按一宋尺为零点三一一米,即其成员身高在一米七七以上,自然也是极为雄壮。上军四军中有两个隶于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都指挥使司禁兵所辖两支禁兵上军编制均为每军下设四厢,每厢500人,即每军1万8千人。

    2、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所辖禁兵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三个等级,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由于缺马的原因,其被称为马军的部队未必都是真正的骑兵。

    在北宋禁兵的上四军里,除隶于殿前兵马都指挥使司的两支外,另两支分别隶于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3、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禁兵上军中隶于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的2军的编制为:每军厢,每厢3750人,合计每军1万5千人。

    二、厢兵

    厢兵是指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北宋初﹐将各地藩镇的精兵抽调中央﹐剩余的老弱残兵留在本地﹐另加新设供劳役的军队﹐组成厢兵。招募厢兵一般不讲求体质﹐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厢兵。宋朝的厢兵从事各种劳役﹐诸如修建﹑运输﹑邮传等等﹐劳役极其沉重,军俸却很微薄﹐死亡和逃亡现象严重。厢兵在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各种番号的厢兵一般有都和指挥两级编制﹐并以指挥为单位﹐分驻于各州府﹐或直属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