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宋代兵制及战斗力分析(第1/4页)

    宋是继唐以后又一个统一的中原皇朝,但它似乎没有唐王朝的那般强势了,强唐

    弱宋是我们主要的印象军队是一个王朝强弱的象征,我们不妨简要解析下宋时

    的兵制

    宋朝军队分为四类:禁军,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

    诸州。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

    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

    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所

    以武力的重心,实际在禁军。全国须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

    番戍”。人们议论宋朝兵制的,大都加以诋毁。以为唐朝的所以强,宋朝的所以弱,是

    因为废除了藩镇。这个观点不正确。唐朝强盛时,根本没有藩镇到玄宗设立藩

    镇时,是因为国运渐衰,改取守势了。

    从前对外政策,重在防患未然。必须像汉时设度辽将军、西域都护,唐时设诸

    都护府,来监视降伏的部落,加强交流,并处理各部族间相互的关系。使其不互

    相并吞,不坐致强大,是为防患未然。其设置,是在夷狄境内,而不在中国境

    内的,就是所谓“守在四夷”。这是上策。

    战略后移,把重心放在经营自己的边境上,如果能使士马精强,障塞完固,中央

    的军令森严,边境也能次序维谨这是中策。

    如果像唐朝的藩镇擅土,那就是下策进而是无策了。因为军队最怕的是骄,骄

    则必不听命令,不能对外而要内讧;内讧势必引外力相助;这是千古一辙的。

    以唐朝幽州兵之强,而不能制一契丹,使其坐大;藩镇遍于内地,而黄巢横行

    南北,如入无人之境,卒召沙陀之兵,然后把他打平;五代时,又因中央和藩

    镇的内讧,而引起契丹的侵入;都是铁一般强,山一般大的证据。藩镇的为祸

    为福,可无待于言了。

    宋朝的兵,是全出于招募的,和府兵制相反,人们又以为这是宋代兵制一个缺

    点,其实不然。募兵制,虽有其缺点,但在经济上及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民间的奸悍无赖之徒,必须要有他的归容之处,最好是能惩治之,感化之,改

    变他的性质,此辈在经济上,就是所谓“无赖”,他不能勤事生产,欲惩治之

    、感化之极难。只有在军队之中,规律最为森严,可能约束他,使之改变(当今

    社会也存在类似情况)。这种人在军队里呆上10年到20年后,已经过长期的训练

    ,大多数的性质会改变,可以从事生产,变做一个良民了。

    从经济上说,本来宜于分业,平民出饷养兵,全不过问战事,对经济建设是有

    益无损的。若实行募兵制,则民不知兵,则举国皆兵,实至今日乃有此需要。

    兵若真能御敌,平民原不须全体当兵。所以说募兵之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

    有其相当的价值。

    宋代立法有其深意,只不过所行不能副其所期,利未形而害已见罢了。

    宋朝兵制之弊在于:兵力的逐渐腐败。番戍之制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