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七章 强弱分明(第1/2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强弱分明

    周王室舍地保命,再说那韩桓惠王那头,他一见四大战国未曾发兵来救,那汜水对岸的东周王室又乐得割地脱身,措手不及的他,顿时便没了主张。

    平日里自以为智谋天下一等的韩桓惠王,此时再也想不出来什么应对的计谋。面对着一帮似乎变成了哑巴的老贵族们,这韩王急得团团转。

    韩桓惠王心底很矛盾,与秦国开战吧?韩、秦两军分明是实力悬殊,韩国战败已是意料之事;割让汜水北段吧,失去了这联系野王的要道,甚至进一步失去整个上党郡,他又实在是心疼得如被刀割。

    韩桓惠王虽然不是明君,但心底还是有那么一点明白的,这汜水、野王、上党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这位韩王又岂能不知。但其中的关窍越是明白,愈发觉得割让汜水之地心疼。

    眼看着韩国迟疑不决,秦国那头应侯范雎竟毫不着急,蒙骜大军只虎视眈眈地压在大河南岸,并未挥军南下。范雎淡淡地一笑,大笔一挥便将下一步的方略写下。

    王稽接到范雎的秘密回书后,却也不急着去见那韩桓惠王,他立即在韩国新郑的最有名的酒楼张罗起了酒宴,盛情邀请韩国的老贵族们饮酒作乐。

    就在那帮老贵族们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王稽故作神秘地吐露了一个消息:此番秦国唯求河外渡口不被韩国封堵而已,绝无灭韩之心;然则,若韩国拒绝割让,则秦国愿与韩国老贵族们结盟,共同拥立愿意割让渡口的新韩王。

    一听这消息,那帮老贵族们心底纷纷打起了小鼓,更有喝得飘飘然的老贵族口无遮拦地喊着要换掉这韩桓惠王,似乎来日他就是拥立新王的功臣一般。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之王稽此举就是故意要把这风声透露出去,果不其然,消息顺利地传到了韩桓惠王耳中,这位韩王顿时惊在当场,惊愕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当年申不害变法半途而废,这些年来韩国老贵胄们纷纷东山再起,各自盘踞一块封地,无聊之时还放言指斥韩桓惠王无能,那不臣之心可谓昭然若揭。这韩国若非王族掌军,只怕是韩桓惠王早已不在王位了。

    要得秦国助力,老韩世族势必弑君另立,甚或秦军只要驻扎不动,只是授意,韩国便要大乱了……念及危局在即,韩桓惠王便不再犹豫,立即派出密使与须贾赶赴秦军大营,第二日便订立了割让河外渡口之盟。

    秋天到来时,函谷关外直到白马津的六百里河外渡口,便全部成了秦国土地,所有的要津渡口都驻扎了秦军大营。

    说是渡口,实际上却是南北宽二十里、东西长六百里的大河南岸原属周韩两国的所有关隘要津。以攻韩陉为由公然出兵,最终却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大河中原段的全部要隘渡口,且不为山东六国警觉,实在是远交近攻的一次大胜利。

    至此,应侯范雎在秦国威望大增,在山东六国心目中便成了威势赫赫的强秦权相。

    秦国王宫密室中,秦昭王、应侯范雎、武安君白起三人围着一张硕大的方案,相对席地而坐。

    秦昭王看着范雎、白起这一文一武两根秦国的顶梁柱,他神情甚为轻松,甚至放下了君王的架子,乐呵呵地招呼着两位股肱之臣,亲手为范雎、白起斟满了一爵冰镇的美酒。

    待三人各饮一爵后,秦昭王咚地一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