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针尖对麦芒(第1/2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针尖对麦芒

    其实,这并不是蒙骜的本意,而是出自应侯范雎的谋划。前军大将蒙骜前番受了赵括的背后一刀的窝囊气,若是按照蒙骜的意思,他早就挥军南下,一鼓作气打下汜水之地,好好出口气了。他相信十万秦军的实力,更清楚那韩军战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

    这应侯范雎实乃旷世大才,面对大秦东出的铁血大争,此时的他心底沉定得很,很有些气定神闲的味道。因为他自觉为大秦东出而作的谋划一环套一环,早已布置妥当。

    眼下秦国一路特使迷惑山东诸侯,一路大军威逼韩国和周王室,如此一来软硬兼施、相辅相成,他毫不担心韩国和周王室会出什么意外。

    这些日子,外松内紧的应侯范雎稳坐钓鱼台,他心想:等着再过些时日,且看那韩国和周王室,如何乖乖地把汜水之地献给我秦国。届时,我范雎之名就要声震列国了

    韩国求援特使来到赵国之时,秦国十万大军已经威逼汜水之地整整三日。赵王丹看完韩王亲笔写来的求援羊皮卷,这才立马醒转过来,原来大将军赵括所说并非是凭空猜测,秦军所图果然并非仅仅是汜水之地,而是野王、是上党。

    赵王丹紧急派出十余路宫人作为特使,迅速地召集赵国朝堂重臣。次日,那赵国入夏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便隆重地开幕了。

    在这次大朝会上,大将军赵括又运来了那硕大的沙盘,赵括挥舞着竹节鞭,声调昂昂地陈述着汜水和野王、野王和上党、上党和邯郸之间的要害关系。

    随后,大将军赵括一把甩脱那竹节鞭,向众臣拱手为礼,运足丹田之气,将秦军此番东出的真实意图一字一句、环环相扣地慷慨讲解。赵括为了说服赵国的重臣们,为了说服赵王丹,此番将那在御林军中练出来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

    赵括一番话说完,那响亮的声音绕梁不绝,但满朝堂的文臣武将们却难得地沉默了下来。这大将军赵括料事如神的本领,他们多多少少地都曾领教过。此时闻言那秦军夺取汜水之地,竟然是剑指赵国,赵国的群臣们不以为然的有之,心头凛然的有之,甚至暗骂赵括危言耸听的亦有之。

    过了半晌,那上将军廉颇终于憋不住了,他甩了一把那浓密的胡须,开口问道:“敢问赵括大将军,依你之见,我大赵该当如何?”廉颇并未反驳赵括的推测之论,相反地,经过赵括略略地提醒,他这位勇冠三军的百战名将,就知晓了这其中的利害。

    “合纵列国,共抗暴秦”大将军赵括转过身来,对上将军廉颇施了一礼,朗声回道。

    上廉颇问完这话,却再无下文。只见他缓缓地捋着长须,眯起了那双铜铃般的大眼,默默地沉思着,在心底仔细地琢磨着这合纵到底能有几成的把握,琢磨着魏国、楚国、齐国等大国对秦军此举,又会有何反应。

    “若合纵不成又当如何?”一个满是嘲弄的问话声响起。大将军赵括循着那声音望去,只见那平阳君赵豹正拿着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自己,显然对自己秦国剑指大赵的论断有些不以为然。

    赵豹此言一出,朝堂中的重臣们即刻明白了这位赵国高爵老贵族的意思,左右两班文武,数十道目光齐齐扫向那立在正中的大将军赵括。

    面对这些责难的目光,大将军赵括却凛然不惧,他一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