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664章谁输谁赢(第1/4页)

    民不可自治,若民可自治,则庙堂何之郑玄皱着眉头,挥动着手臂,强调语气,庙堂治民,修路架桥,通渠开矿,皆需调度,岂可由民自处若民以自治,必仅为耕织也其郡犹能焉其国可强乎无庙堂之法,定无百姓之善也

    黄老之说,以民自为,以期大治,此乃谬也大谬也郑玄非常严肃的说道,民之自为,皆出于私也奈何天下之大公,必损小私是也如战场之大胜,必有兵卒之伤亡,若以私论,民惧伤亡而不进,恐妻子之无养,如何可胜之

    徭役,税赋,征战等等,何有百姓可为之郑玄继续说道,上古之民一日所得,与今可比乎何也朝堂固有其弊,然不可因噎废食道法自然不假,然民自治则不可

    郑玄说得很严肃,很认真。

    他不是愤怒,也不是狡辩,而是真的在和司马徽在探讨。

    因为他就是这么认为。

    郑玄在早期的学术思想当中,他认为是存在天神的,也认可天子一说。这一点在他还没来长安之前对于尚书的注解之中可以见其一斑。而且郑玄还认为五行当有五材,然后有日月五星什么的,然后因为什么政道不通则神怒,神怒则五材失其用,不得用则逆人心,人心逆则为祸乱

    很显然,这是一个看起来好像是通顺,但是并不合理的逻辑。

    对于这个逻辑的错误之处,后世里面怕是小学生都能指出来,但是对于汉代的人来说,却很有市场,因为这种天人感应的学说,已经用了三四百年了。想想看后世学阀才用多少年就已经是盘踞着学院顶级的位置,掌控着喉舌,勾结一气排挤旁人,公然造假相互炒作,然后掌控了三四百年的时间汉代儒家子弟应该是什么样子

    汉代的这种天人感应,原本只是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帝,如果君主的行为符合天神的意志,就会由上天降下种种嘉瑞、符瑞以示隆兴,反之,若君主过失,上天则会降下种种灾异以示警告。由此进一步推论,所有人的生死、贵贱、贫富、祸福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所以应该恭顺天命,服从封建统治。

    这其实就已经是有些走回头路了。

    刘邦好不容易将权柄从血统高贵的旧贵族里面抢过来,结果他孙子又搞了一个天人感应,然后一步步的又还了回去

    但是在郑玄到了长安之后,他因为正经正解的争论和辩解,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一些经文的注释,开始从原始的天人感应理论当中摆脱出来,逐渐的从唯心走向唯物。

    郑玄渐渐的开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示只要按照有序的安排,按照客观规律行事,那么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并且不再特别强调那些什么祥瑞之事。

    这样的转变,是因为郑玄的政治立场的变化。

    郑玄原先在政治立场上,是偏向于保守和正统的,他认为封建制度是合理的和永恒不变的,符合天意的,因而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反对地方割据势力,所以郑玄当时非常厌恶袁绍,也不喜欢曹操。

    不过现在,郑玄虽然同样也反对地方割据势力,但是他同样也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地方割据势力都是残害百姓的,都是乱世的祸根

    尤其是斐潜在取得了关中稳定之后,并没有大举进攻山东,而是依旧对天子表示遵从,虽然郑玄也明白这只是表面上的遵从,但也足够让郑玄大感欣慰。

    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