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0节:马拉火车(第1/2页)

    唐朝以前,隋炀帝曾经派百万大军,三次攻打高句丽。在隋军每次将要取胜时,高句丽自知抵挡不住大隋的攻势,急忙派大臣到隋军中请求议和。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杨广,觉得脸上十分有面子,立刻下令让前方士卒停止攻城。当与高句丽大臣谈判时,往往在屁大一点小事上也谈不拢。旁边所有的大臣都看出来,高句丽议和根本就是一个骗局,欺骗大隋停止进攻,然后,利用这个空隙,进行紧急补给。

    当高句丽准备完备以后,就不再与大隋谈判,双方再一次恶战。隋军若是战败,高句丽大军赶尽杀绝,不给隋军留任何一条活路。高句丽若是再战败,再派大臣前来议和,然后,如法炮制,故伎重演。

    为此,大隋死亡惨重,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全部抛到议和之中。

    现在,高句丽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李绩,马周就把这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讲给李绩听。

    李绩从隋末动乱的血火战场之中拼杀出来的大将军,哪能不知道高句丽王使的这个阴谋诡计?其实,李绩也在利用议和这个时间,暗中布置着不为人知的一个计策。

    此时七八月份,天气炎热,而辽东城是一个半岛地形,不太远的地方就是一条大河。李绩暗中派府兵去挖一条宽十几丈的大沟渠,想借河水把都城淹没。

    所以。李绩假装同意和他们议和,其实却为将来一举拿下都城做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高句丽王和李绩都在试探着对方的诚意,都在拖延着攻守的时间。

    高句丽人到底是熟悉附近的地形。在谈判进行到半个月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大唐士卒偷偷挖着一条人工河。虽然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也预料到肯定是与攻打都城有关。

    于是,大唐士卒白天把土挖开成河,晚上,高句丽士兵又把土填回去。双方在挖河进度上又拖延了半个月时间。后来,大唐府兵干脆光明正大的挖河。还派重兵保护。一旦高句丽兵来捣乱,立即派重军封锁他们的退路。使他们有来无回。

    如此几次三番,高句丽兵再也不敢轻易出城。出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亡。大唐士卒继续开挖,一直到河挖到辽东城下。

    这个时候,九月份到了。天气转凉。白天还好,有太阳照在身上,并不感觉那么冷。晚上,温度降到零下几度,大唐士卒穿着春秋季的薄薄兵服,盖的是薄麻被,一大批士卒都得了伤寒病。又因为水土不服,战斗力迅速下降。

    这个时候,突出了马周设计的马拉火车的优越性。大批取暖的物资从幽州运到辽东战场上。给患病的士卒和所有的军马补充取暖的物资,抗御克服了北方的严寒气候。

    高句丽本来是主,大唐是客。高句丽占据有利地利,有利气候的条件,结果,在马周克服长途运输的困难以后,他们占据的优势荡然无存,与大唐军队一样处在客主自由转换的模式。

    这个时候。李绩暗中挖的沟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唐士卒白天把河里的水放出来,晚上零下之时。以木盆取水,泼在辽东城下。因为温度极低,泼水成冰,结果,李绩硬是在辽东城下筑成一道冰城!

    这座冰城与高句丽都城一样的高,一样的宽。同样可以派大唐士卒据守城池,向高句丽城内开弓射箭,给他们以致命的伤害。

    在这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