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6节:刺杀(第1/2页)

    魏征、孔颖达、于志宁这些老师们,发现太子李承乾近期的表现与以前大不一样,变得沉默寡言,性格也很大的转折,而且,不顾很多人的好心劝说,非要在东宫搭帐篷,住帐篷而不住床榻。[ad: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以后,派几个人教导太子,要他守规矩,懂大体,不能失了皇家的礼节。太子李承乾不仅听不进去,还怪罪魏征孔颖达和于志宁多管闲事,把他在皇宫睡帐篷的事告诉了父皇李世民。

    面这几个大儒的教导方式也乏善可陈,面对性情大变的皇太子,不是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式的开导,而是用生硬的灌输方式。太子当然不听。结果,几个大儒仗着太子太傅的身份,变本加厉,采取猛烈的方式抨击斥责李承乾,使他原本就受伤的心灵更一步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丧失了正常人的思考方式,果断派一名纥干承基的卫士刺杀老师于志宁。

    纥干承基带着锋利的兵刃,潜到于志宁的府邸上,寻找机会下手。

    这天,于志宁心情很好,躺在大堂之上,拿着一本书读得有滋有味。根本没有料到他一手培养大的太子,会向他下黑手,因此上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提防措施。

    于志宁也粗懂文墨,潜在黑暗的角落里,仔细听于志宁读的什么内容。一听之下,非常惭愧。原来,于志宁读的是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隋帝请李密出来做事,李密的母亲年老休衰,需要人照料。报效君王属于忠,侍奉双亲属于孝,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宁愿守孝。因为,皇帝身边有许多大臣,而李密的母亲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

    这些话,一句句传到纥干承基耳朵内。使他的想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太子李承乾身为于志宁的学生,不知道感恩,还派他来刺杀师傅,这就是属于不孝。因为是不孝的人。才会对他的亲兄弟李泰采取杀着。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也会逼迫现在的皇帝李世民退位。这又属于不忠不孝。

    跟着这样的皇太子,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被他视作弃履而抛弃一边,说不定将来的下场还会比于志宁更加悲惨。

    于是。纥干承基放弃刺杀于志宁,悄悄退出府外。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再见太子李承乾,他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就是自杀,死了以后,李承乾就不会追究这件事。另外一条路就是向李世民告秘,让李世民对皇太子采取手段,粉碎太子的阴谋。李世民对待太子非常宠爱,迁怒自己背叛太子,极有可能将自己杀人灭口。

    虽然告秘有一定的风险。被逼无奈之下,纥干承基还是铤而走险,来到立政殿,向李世民禀明前后的经过。把李承乾暗中养百余名江湖豪客,刺杀卫王李泰的事一一抖落出来。

    李世民闻言大惊!

    果然把纥干承基先下入大牢,然后,派李靖李绩等人封锁东宫,严密搜查,一个人也不放过。

    太子李承乾做梦也没料到,对他爱护有加的李世民如此果断。派两大将军查封东宫。结果,与一帮心腹策划的证据全部落入李世民之手,谋划了几年的夺取皇位的阴谋,宣告失败。

    经大理寺审问。李承乾知道自己太子之位不保,他对李泰恨之入骨,临死之前反咬一口,说都是李泰逼人太甚,他才不得不这样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