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5节:夺镝(第1/2页)

    在几名大儒的教导下,太子李承乾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言谈举止和书本上的前朝史实,也包括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接管大唐的帝王风范。[ad: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包括魏征在内的几名大儒非常欣慰,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白浪费,为大唐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君王,继承李世民的伟大事业,继续把大唐的各项措施向前推进。

    美中不足的是李世乾天生跛足,马周暗中观察,发现他的疾病类似于小儿麻痹症。这种病症是由外因引起的身体内部病变,一旦发病很难治愈。

    这个病症使李承乾的性格慢慢变得与以前大不一样。

    以前是谦谦君子之风,见了长辈和重要的人物,非常懂礼节,谈论得体,举止大方,使人如沐春风。偶尔的,还与宫内一些亲兵卫队,到长安城外去打猎,体会一下纵马驰骋是什么样的感觉,也体会下父皇李世民打江山的辛苦,与此同时也使本就不太强悍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魏征等人的指点下,读了许多前朝的史书,以及了解许多身处逆境下的君王,如何扭转败局,反败为胜,树立了良好自信心。

    于是,满朝文武都觉得,李承乾继续李世民的大统,登上皇位根本不是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投机取巧,抱住李承乾的大粗腿,以便将来他继且大宝以后,博取个一官半职。

    这些人里面,不泛都是小人。正人君子从不做这些墙上草随风倒的事情。太子虽然已经二十余岁,毕竟还是年轻人,玩心大,慢慢变得不务正业,荒废了本来应该由他承担的责任。

    这里面包括杜如晦的次子,城阳公主的夫君,也即李承乾的妹夫杜荷。李渊第七子,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兄弟李元昌,李承乾得称他一句叔父。还有一个是实权派。大唐开国元老,吏部尚书陈国公候君集。

    李元昌是文人,善书画,风格独特。与众不同,得到许多行家的赞赏。候君集虽然也有一些自身不可克服的毛病,但与李世民参与建唐之战,积累了许多别人身上不具备的实战经验,也是一个有能耐的人。

    这几个人有文有武。本来都还算是正派人士。可是,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李泰有争抢皇位的念头。

    李泰是李承乾的亲弟弟,都是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是老大,李泰是老二,李泰爱好文学,工草隶,为人精明勇敢,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封卫王。可以这样说,卫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相比,李世民更宠爱李泰这个幼小的儿子。

    按照大唐的规定,凡是到了二十岁以后成年年龄,都必需离开长安城,到自己的封地去上任。可是,李世民太宠爱这个儿子,不忍心让他离开长安,便把继续留在宫中。

    别人看不出来这是什么问题,马周却心知肚明。凡父皇是一代雄主的。儿子们也没有几个善茬。但是,越是这种情况,身为父皇的地位也就越不稳定。李世民心里最明白不过,李渊就是被他逼迫着退位。禅让给他登基。

    李世民提防着自己的儿子也干出这种事情,所以接照约定成俗的规定,立李承乾为太子,虽然他的腿脚有一定的毛病,李世民仍然支持大儿子,还让朝臣也相信。李承乾将来一定是大唐的继承者。

    与此同时,又非常宠爱李泰。使所有人都在暗中猜测,李世民到底是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