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6节:公主求婚(第1/2页)

    轰动初唐朝野的通化门大案,从事前布局到事后处理,马周办得几乎无可挑剔,几乎称作尽善尽美。

    虽然也办出惹毛突厥人的糗事,事后马周讲明是吐蕃人嫁祸他们的真相,双方取得了谅解。这件小波折与使长安城近百万的百姓欢欣鼓舞比,等于下了一场毛毛雨,不值一提。

    李世民很欣赏马周的办事风格,把街鼓迅速推广到所有州县,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又下一道旨意,在皇宫设置几面大鼓,每次开关城门以及上早朝,都以皇宫的警鼓为信号,使长安城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

    淮安王李神通不问政事,可不代表不关心马周。如今见马周进入朝堂时间不长,办差却风风火火井井有条,大名传遍九州大地,非常欣慰佩服。美中不足的是,已过拜堂成亲的年龄马周还孑然一身。他私下找到李世民,说把唯一的女儿怀德公主想嫁给马周为妻,请李世民作个媒人。

    李世民一听就笑了!这位叔父一生都打败仗,却处处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胆有识,有进有退,有谋有略的年轻人,正想把马周培养成日后的参天大树,这位叔公又来抢功劳!而且,抢到皇帝头上了!

    李世民没立刻答应他,敷衍他说:“朕帮淮安王提提这件事,成还是不成得由马周自己做主张!若是他有意中人,只是还没娶到家中呢?朕可不能办那些强人所难的事!”

    于是,李神通作东,摆下丰盛的酒席。请李世民和马周共同赴宴。

    酒席之间,李世民没直接提婚事,先问马周为何只身来长安,且不见他谈拜堂成亲的事。

    马周并不知道李世民和李神父叔侄俩打什么主意,就把自己在博州郡的经历大致讲一遍。然后才说:“马庄村还有两名美貌的娘子跷首以望,等臣名满天下再拜堂成亲。臣是读书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臣在朝堂上,为陛下尽心尽力办事,不敢有任何疏忽大意。辜负两名娘子的期望。臣心里非常不安啊!”

    李世民向李神通使个眼色,意思是说:看看,人家有未婚妻子,幸亏没直接提婚,不然人家一口拒绝。连朕的一张老脸都没地儿搁。

    李世民的眼色李神通根本没注意,愤愤不平地对马周说:“大丈夫三妻四妾乃是天经地义!本王就娶了几房娇妾,生下十一个壮壮实实的儿子!实不相瞒,本王只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看你马周是个人才,想把女儿嫁给你为妻,怎么你家中还有两个妻子?听本王一句话,赶快回家休掉。娶了本王的公主,让你一生荣花富贵享受不尽!”

    李神通一句一个本王,连李世民都听不过去了。轻轻咳嗽一声说:“不知马庄村这两名娘子是属于妻还是属于妾?若是妻的话,依朕之意,淮安王还是省了这份心吧。若是妾的话,这件事还可以再商量。”

    从李世民提婚事起,马周就猜到他们二人的意思,只是没有料到是淮安王李神通想把女儿嫁给自己。不管是谁提亲。马周也打定主意,决不再娶。

    杨筱紫和郭霄天两名美若天仙的娘子。与自己自小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感情如胶似漆。心里早就装满了她曼妙的身影,哪还有其他娘子的位置?

    马周向李世民说尽忠的话,目的是想让李世民主动放自己回家,尽早与两名娘子完婚,间接的也等于拒绝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