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5节:与人分享(第1/2页)

    两仪殿内,灯火通明,大臣林立。

    拜见礼仪之后,李世民仔细过问民生、赋税、地方作乱等诸多要事,下达明确的旨意:官员要减轻底层百姓的徭役,重视开荒生产。

    对于地方逆流作乱之事,李世民派一些能干的战将率军队出征平叛。荡平作乱匪民,维持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天下更多的百姓安居乐业,全力恢复隋末以来因战火纷然导致的大量逃亡和田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

    随后,李世民睿智的目光扫视殿内众臣一圈,和气地问刑部尚书李道宗:“三天时间已到,通化门妖僧作乱之事,进展如何?”

    三天前上朝,李世民把这件事交给殿中侍御史马周全权负责,他李道宗虽是刑部尚书,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也仅是处于从属地位,心里揣摩道:难道陛下国务繁忙,已把这件事给忘得干干净净?

    可是,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李道宗又不方便指明李世民问错了人,只好施礼回说:“三天前,陛下下旨,命刑部、大理寺、长安令和殿中侍御史马周,共同调查通化门事变。三天以来,臣等昼夜不休,紧锣密鼓调查,基本查清行凶者的身份。只是那些妖人口风甚紧,打死也不招供。”

    果然,李世民脸上出现悄然醒悟的神色,又转过脸问:“侍御史在不在?”

    马周赶忙出列,恭敬施礼以后,朗声作答:“禀陛下,昨晚在吐蕃四方馆将妖僧全部抓获。一个也没漏网。其实他们是吐蕃人假扮的妖僧,故意骚扰我大唐民心,制造不安定的气氛。正如刑部李尚书所言,他们确实不招供。不过陛下不用担忧,臣已想出一个妙策。即使他们不招供,也可拿出铁的证据将他们按大唐律治罪。”

    “哦?!”李世民有些意外:“零口供也可治罪?这么有信心?”

    马周再拜回道:“禀陛下,抓获那帮人前,臣与刑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少卿戴胄以及太子詹事魏征等人共同商议,他们从何处来到长安?该有通关文谍的详细记载。但是,这些文谍十天左右才送至长安。

    所以。臣恳请陛下宽限几日,等拿到文谍,就算他们不招供,也可查明他们的犯罪经过。何况,在四方馆拿人时。当场所有人几乎都身中与通化门一样的迷香,铁证如山下,不容他们抵赖不承认。”

    李道宗听了马周说的一番话,心里暗暗佩服。昨晚他想请求陛下宽限侦破时间,马周担心影响陛下的威信而拒绝了。今天他当众请求陛下宽限时间,给自己也给陛下找足理由留足面子。

    马周并不把这次的功劳揽到他一个人身上,而是把功劳分给魏征、戴胄和刑部,这就更为可贵。为别人为自己处处留足伏笔。照顾人的感情心理体贴入微!简直就是一枚人精!马周迅速上位,也不是盖的!

    直到这个时候,李道宗对马周的看法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三天以前。李世民让马周全权负责时,他心里还颇有微词。现在看来,陛下做这决定是非常英明,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

    “如此也好!”李世民赞许说道:“只要拿获罪魁祸首,不继续危害百姓安全就是大功一件。这封赏嘛……”

    马周赶忙插嘴说道:“禀陛下,这件事还没完。先不用着急封赏!臣以为,若不加强防范。不仅长安,还有更多的地方都会发生类似之事。因迷香使人产生陶醉不醒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