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六章 英雄末路(第1/2页)

    第九十六章英雄末路

    严正心中觉得好笑,难道此时的谋士们都喜欢用这招?但好笑归好笑,严正可不敢说出来,生怕陈宫一被激,真一头撞去了。

    安抚了陈宫之后,陈宫开始述说他的想法。

    其实陈宫坚决反对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黄祖比孙策更危险,世居江夏的黄祖更具有侵略性,对严正的威胁更大。

    陈宫解释道,之前平原郡士人弥衡,得孔融举荐于曹操,可等到曹操召见,弥衡却因生性狂傲,而称病不去,曹操一怒之下,封其为鼓手,本是羞辱,不想弥衡裸身击鼓反辱曹操。

    曹操恼怒之下,虽有杀弥衡之心,但也怕杀之不祥,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令人将弥衡送至刘表处。

    不想,弥衡依旧轻慢刘表,刘表也是与曹操想法一样,遂转送黄祖。

    黄祖本也善待弥衡,可弥衡却出言不逊,公开骂黄祖是“死老头。”

    黄祖斥责他,可弥衡饱读诗书,这骂起人来都不带脏字的,直骂得黄祖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再也忍不住,执意要杀弥衡。

    消息传出,黄祖的长子黄射已成人,被任为章陵太守,闻知此事,赤着脚赶来劝阻。

    不想,黄祖的主薄憎恶弥衡,一等黄祖下令,气都不喘就杀了弥衡。

    对于陈宫来说,擅杀士人的都不是好人,这也是他背弃曹操的主要原因。

    此次让孙策死于黄祖之手,这在陈宫看来,无论如何他都过不去这道坎,对于陈宫来说,擅杀士子之人无疑是最危险的,当天下共诛之。

    所以,他坚决反对。

    但他知道这说服不了严正,因为这个理由对于严正来说没有一丝好处。

    就商人而言,没有利益的事,就算不费吹灰之力,也不屑去做。

    所以,陈宫还有另一方面的理由。

    孙策在东、黄祖在西,北边有曹操,南边有华歆,皖城本就是四战之地,能保全全在于微妙的平衡,如果此时孙策死在黄祖手上,那么孙策势力就会衰微,平衡局面一破,皖城就会陷入三面交困的地步。

    如果黄祖趁势东进,严正是守还是逃,守是守不住,逃又往何处逃?

    此是其一。

    其二,孙策至少现在表面上是与严正合作的,相当与联盟,而黄祖却是素昧平生,战与和尚是未知之数。

    如此,又何必舍近求远?

    再者,此次若是救了孙策,那么日后孙策对皖城的决策会有所松动,而且对于整个孙氏势力,严正无疑有大功,如此日后在应对来自其余三方压力时,孙策很可能会站在严正这一边,以报救命之恩。

    严正听了有些意动。

    陈宫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自己势力始建,此时最需要的是稳定,迅速积蓄起力量之后,方才有话语权,如果孙策死了,此时的严正远不能接手江东的权力真空,而一旦孙权崛起,必会替孙策报仇,而严正见死不救,必是首当其冲。

    如果此时立即进入与三方势力交战的局面,那么自己这小小势力恐怕就会夭折。

    严正望向刘晔,说道:“先生,弟子以为公台言之有理,如果救了孙策,我相信以孙策自视英雄的性格,短期内要恩将仇报,对我不利之事,想必是做不出来的。”

    看见刘晔没有不悦,严正继续道:“那么,皖城的东边就是安全和稳定的,只要给我们发展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