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五章 孙策军的求救使者(第1/2页)

    第九十五章来自孙策军的求救使者

    之后,严正再次对原刘勋的那一万府兵进行整编。

    将一万人遴选出六千人,分成两军,各由张多、许乾统领,做为皖城的常备军,归高顺统帅。

    而高顺想要扩编陷阵营之事,被严正否决。

    严正告诉高顺,陷阵营太过花钱,一人的花费可以抵府兵三倍,以现在的军力,补给已经捉襟见肘,真要将陷阵营扩大一倍,恐怕会被拖死。

    但让严正想不到的是,张多、许乾在闻听自己被纳入高顺麾下之后,立即站在了高顺一边。

    张多道:“主公可曾忘记,之前南城外剿匪后,某与许乾曾经抄过盗贼老巢,所得钱粮全部藏在隐秘之处,若是现在取来,陷阵营扩编所需,过之而无不及。”

    严正眨巴着眼,心中恼怒。

    这笔意外之财,严正本打算是备不时之需,可如被张多二人说了出来,那就保不住了。

    看着虎视眈眈的高顺,严正勉强同意,扩编四百人。

    高顺等人满意地走了,可严正却陷入了深思。

    军队是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能伤己,别的不说,士兵不事生产,却大量地消耗物资,财大气粗自然无所谓,可凭严正区区一个皖县,实在力有不逮。

    明面上皖城只有六千常备兵和高顺的陷阵营,但暗地里,六千山越兵也需要严正供养。

    加起来一万多人的日常吃喝就能吃垮严正。

    如今也只能希望,山越兵能尽快进入状态,“创造”出效益来。

    如同鬼使神差一般,机会说来就来了。

    从孙策西进江夏,过去了二十多天,这个时候,有孙策使者前来。

    孙策离开皖城,沿江西进,至彭泽与周瑜分兵,各领一路夹击黄祖屯兵地——沙羡。

    黄祖猝不及防,在遭遇孙策的突然袭击之后,沙羡失守。

    黄祖率兵败退至夏口方才立住了脚跟。

    至此,孙策军也就面临了真正的恶战。

    孙策此次西进,已经是倾囊而出,总共才不足二万将士,加上在皖城搜刮了张勋的一万兵,总量也不到三万。

    黄祖则不同,他出身江夏黄氏,其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

    刘表治政,善于使用当地豪族,在荆襄九郡,他重用地方豪族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等,黄祖也因此成了江夏太守。

    江夏常备兵就有四万,而且黄祖经营江夏多年,根深蒂固,随时能调用各县豪族的部曲,可谓全郡皆兵。

    虽然在沙羡一战,损失了囤结的三千军队,可黄祖主力未失,撤至夏口站稳脚跟之后,黄祖开始组织起反扑。

    黄祖与孙策有世仇。

    这是因为孙策的父亲孙坚正是在追击黄祖至岘山时,被黄祖率军射杀。

    孙策此次西征,不但是要占领江夏,还要报杀父之仇。

    所以,孙策的进攻不可谓不猛烈,所谓哀兵必胜,趁初战告捷之际,全军向夏口扑了上去。

    但毕竟不象演义中所说,一将就是万人敌,一场战下来能杀上千人,就是千头猪,那也杀不过来啊。

    英雄如孙策、睿智如周瑜者,也挡不住客地抵抗数倍敌人的正面作战,战斗断断续续地维持了八天,各有胜负。

    此时孙策军因是客地作战,得不到很好的修整,早已经疲惫不堪。

    而黄祖军兵力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