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7 小李君言说姑苏,老察罕牵忧淮泗(第2/4页)

    一人,问道,“小李君,老夫久闻姑苏有两位大才子,一个杨铁崖、一个高季迪。你这回去松江,可见到他们两人了么?”

    杨铁崖,即杨维祯;高季迪,即高启。此两人一老一少,“横绝一世之才”,若论名望,杨基、王行等人远远不及。

    高启是长洲人,和道衍是老乡,张士诚据吴后,移居淞江畔之青丘。杨维祯浙江诸暨人,几年前举家搬到松江。

    张士诚对他两人亦是闻名已久,分别多次邀请。

    杨维祯放浪形骸,加上年龄也大了,“屡召不赴”。高启倒是曾入其幕府。松江人文荟萃,士诚府中,座上皆“巨儒硕卿”,而高启时年只有十六。不过,他生性清淡,后来借故离开,携家隐居在了青丘。

    ——所谓“北郭十才子”,其实便是因高启而起的。“初,高启家北郭,与(王)行比邻,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

    高启的名声太大了,才名远播,因此引来了许多人搬到他家附近住,得号“北郭十才子”。

    所谓“卜居”,也就是“卜邻”。白居易写过一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北郭十才子之举,也可算是当时的一件雅事。由此,亦可见高启之才名。同时,高启也是“吴中四杰”之首。

    李惟德答道:“杨公fang荡,如神仙中人;高君清雅,好田园之乐。臣此次去松江,前后不过五六日,时间紧促,却是不曾有机会得见他们两位。”

    察罕帖木儿闻言,连道:“可惜,可惜!”

    他虽然以武功名扬天下,本质还是个读书人,对这些有名的才子文人有所爱慕,正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也正因为了他读书人的本质,那松江的群臣、名士、才子们才会对他这么盼望,“跷足以待”。

    说了会儿松江名士的风范,李惟德又将饶介等人写的赠别诗拿出来请李察罕观看。察罕帖木儿看一首,赞一首,李惟馨也不时插口评点。他们这边谈诗论词,不亦乐乎,早惹急了边儿上一人,却正是王保保。

    王保保年轻气盛,对这些名流、名士、诗词歌赋全都没有多大兴趣,满门心思只有报仇雪恨,欲与燕军再决雌雄,忍了多时,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来,叉着手,大声说道:“父帅,李先生,小李先生,松江的名士、赠别的诗赋,以后再讲不迟!等咱们扫平山东、打入松江时,这些个名士、才子,父帅还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什么时候见都成么?”

    室内静了一静,察罕哈哈大笑,将诗赋还给李惟德,点了点王保保,顾盼二李,说道:“我这孩儿却是等不及了!也罢,这些诗赋小李君暂且收起,老夫来日再看。……,你我便来听听,我这孩儿想说些甚么?”

    “孩儿也不想说甚么。与士诚盟约,本非孩儿乐意。但父帅当日所说‘谋大事不拘小节’,也的确甚有道理。如今盟约已成,不知父帅打算何时再派人去松江,与张士诚约定出兵的日期?”

    “我军虽解围曹州,但赵过退而不走,现今全军驻扎成武。老夫已命人潜入成武等地,务必细细打探,探明赵贼的动向。只等探查清楚,便可定下我军下一步的举措。到的那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