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9 吴军(第3/4页)

    诈称投降,并假说引路;接着在金陵西北的龙湾,命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的主力三万人布下埋伏,及徐达等统兵列阵城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又令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自总大军屯卢龙山与友谅战。战前下雨,及开战雨停,一战破敌,“杀溺死无算,俘其卒二万余,……,获巨舰百余艘”。

    在此战中,“遇春功复最”,“进行省参知政事”。

    从至正十五年投朱元璋起,到至正二十年,短短的五年,已是“参知政事”。历数凡其参与过的诸次战斗,不但多次力挽狂澜,而且几乎没有过失败,一而再、再而三的“功最”,“摧锋陷阵,所向必克”。

    吴军名将,一时称“徐、常”。

    在本来的历史中,明军北征时,朱元璋这样称赞常遇春:“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这一句评语,真是“诚哉斯言”!

    他既已有了这样大的名声,当宿州军打出他的旗号,装作攻城的样子时,徐州守军当然是“惊惶失措”,龟缩守御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心思去管黄河,防其北渡?就算是有人判断出攻城是假的,守将怕也不敢冒险!

    就这么着,轻轻松松地居然就被他虚晃一枪,将入济宁了。

    常遇春是蒙元天历三年(133年)生人,虽然比徐达长两岁,不过到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岁出头。他是佃户、长工之类的出身,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但是“用兵辄与古合”,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天生将才”。

    此次从他渡河北上的,副将是冯国胜,此外,又有数员骁悍的偏裨,分别是蔡迁、周显、陈文,以及他的“再从弟”常荣,堂弟常聚,并及内弟蓝玉。

    冯国胜,乃是朱元璋麾下已故上将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

    冯氏兄弟共有三人,冯国用为长,他是最小,兄弟“皆骁勇饶智略”。不过,虽是兄弟,他们哥俩儿的相貌却不太相同,“国用貌都雅,动止举举”,而冯国胜“长躯伟面,磊落慷慨”。

    冯国胜出生的时候,“黑气满舍,若烟雾,经日不散”,“里中异之”。红巾乱起后,他与哥哥冯国用聚集了“恶少年数百人,立砦以自固”。

    至正十四年,冯国用投朱元璋,献策,谏言取建康。朱元璋大喜,“召致左右”,“当李善长亚”,对冯国用的器重程度仅次李善长。尽管冯国用“貌都雅”,且见朱元璋时,身穿“儒服”,但其实他也是很勇悍的,“有所攻占,辄擐甲直前奋击”,也是个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

    冯国用得朱元璋的信赖后,便把冯国胜推荐了上去。朱元璋一则爱屋及乌,二来也是见其相貌堂堂,故此“尤爱异之”。“兄弟俱备宿卫”。

    渡江后,立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司,又用冯国用为“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司”,其所下辖即为“帐前五翼”。换而言之,常遇春任“中翼大元帅”时,论位次尚在冯国用之下。后来,“从征金华,进平绍兴”,冯国用都是“功最多”。只不过,天妒英才,至正十八年,冯国用年仅三十五岁,便因病去世了。朱元璋“亲临祭,哭之恸”。

    次年,时已因功为万户的冯国胜代其职,接任了“都指挥使”。又次年,龙湾之战,他与常遇春联手,直捣陈友谅军中坚,大破之,“溺死者数万,俘七千人”。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