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 大都(第1/3页)

    海东派出的使者分为三路,一路往大都,求见奇氏;一路往大同,见孛罗;一路往冀宁,见察罕。察罕最远,奇氏最近。求见奇氏的使者最先抵达。使者有两个人,正使刘世民,副使罗李郎,并有十几个挑选出来的军中勇士护送。他们扮作辽东来的皮货商人,皮货皆用马带,一路上走的甚快,只用了其七八天便进入了大都的境内。

    大都,在当时又有个名字,叫做“汗八里”。“汗”,是统治者、皇帝的意思,“八里”是城。“汗八里”即皇帝之城。

    大都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周代,此为燕国都城蓟的所在地。秦时,蓟为广阳郡的治所。汉代起,设置幽州,以蓟为幽州刺史治所,沿用至隋,改称涿郡,到了唐朝,重又改称幽州。

    至辽代,改称燕京,是辽的五京之一。辽末,宋曾经接收过燕京及其邻近的地区。两年后,燕京落入金朝的手中。后来,金朝迁都于此,改为中都。与辽朝时期的陪都不同,至此,燕京正式得到了一国之都的政治地位。

    蒙古军兴,贞祐三年(1215),又从金朝的手里夺取了燕京。在蒙古军大军进攻的前夕,燕京曾经生大火,“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城市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后来,在蒙古围城中,“雄丽为古今之冠”的燕京宫殿,又因城中缺乏柴薪,被陆续拆除了不少。因此,蒙古军入城后,总的来说,燕京城已经很残破了。

    初时,蒙古并没有以燕京为都城,而是建立了一个行尚书省,也叫行台,代表蒙古政权,管理“汉地”的有关事宜。行台的长官,由蒙古中央政权派出的断事官担任,经常同时有数人。断事官有很大的权力,“得专杀人,多倚势作威”,“杀人盈市”。在种种的残酷统治下,燕京城愈的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有的水井中堆积着“枯骸”。

    时人有诗云:可怜一片繁华带,空见春风长绿蒿。

    半个世纪后,忽必烈登上帝位。有不少的蒙、汉大臣认为,燕京“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提议不如迁都燕京。忽必烈认可了他们的意见,为了更加便于统治“汉地”,他在燕京城的旁边重新兴建起了一座城市,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

    从此,北京开始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忽必烈兴建大都,所动用的人力是非常惊人的。单单至元八年,有人估计,大都路“打造石材、搬运木植及一切营造等处”,就“不下一百五、六十万工”。由此,也可见最后建成的大都城会有多么的雄伟壮丽。

    刘世民世居辽东,罗李郎则世居双城,他两人从没来过大都。

    当他们沿着宽敞的官道,在六月底的一个下午,到达大都城下的时候,两个人、包括护送他们的十几个士卒,唯一能做出的反应,就是目瞪口呆。

    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根厚有十余步,二十多米,越往上,墙体越窄,到了最顶端,厚度只剩下了三步,却也亦有数米。高耸入云。虽处战乱年间,出入城门的车马川流不息,远处观望,便如云烟。

    城墙之外,又有既宽且深的护城河,白浪拍打河沿,泛出朵朵的水花。阳光洒下来点点金斑,随波起伏。

    刘世民注意到,出入大都的行人,许多都是蒙古、色目人的打扮。这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