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节(第1/6页)

    总在商、周之间。那不但有章节,并且成了篇,足以代表当时史的发展,就是

    叙述文的发展。而议论文也在这里面见了源头。卜辞是“辞”,尚书里大部

    分也是“辞”。这些都是官文书。

    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打官司的时候,原被告的口供都做“辞”

    ;辞原是“讼”的意思02,是辩解的言语。这种辞关系两造的利害很大,两

    造都得用心陈说;审判官也得用心听,他得公平的听两面儿的。这种辞也兼有叙

    述和议论;两造自己办不了,可以请教讼师。这至少是周代的情形。春秋时候,

    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不用说更需慎重了。这

    也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郑子产便是个善

    于辞命的人。郑是个小国,他办外交,却能教大国折服,便靠他的辞命,他的辞

    引古为证,宛转而有理,他的态度却坚强不屈。孔子赞美他的辞,更赞美他的

    “慎辞”03孔子说当时郑国的辞命,子产先教裨谌创意起草,交给世叔审查,

    再教行人子羽修改,末了儿他再加润色0。他的确很慎重的。辞命得“顺”,

    就是宛转而有理;还得“文”,就是引古为证。孔子很注意辞命,他觉得这不是

    件易事,所以自己谦虚的说是办不了。但教学生却有这一科;他称赞宰我、子贡,

    擅长言语05,“言语”就是“辞命”。那时候言文似乎是合一的。辞多指说

    出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但也可以兼指。各国派使臣,有进只口头批示策

    略,有时预备下稿子让他带着走。这都是命。使臣受了命,到时候总还得随机应

    变,自己想说话;因为许多情形是没法预料的。当时言语,方言之外有“雅

    言”。“雅言”就是“夏言”,是当时的京话或官话。孔子讲学似乎就用雅言,

    不用鲁语06。卜、尚书和辞命,大概都是历代的雅言。讼辞也许不同些。

    雅言用的既多,所以每字都能写出,而写出的和说出的雅言,大体上是一致的。

    孔子说“辞”只要“达”就成07。辞是辞命,“达”是明白,辞多了像背书,

    少了说不明白,多少要恰如其分08。辞命的重要,代表议论文的发展。

    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立谈可以聚卿相,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

    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

    ;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那时最重辩。墨子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他主张“言必有三表”。“三表”

    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09;便是三个标准。不地他究竟是个注重功利的

    人,不大喜欢文饰,“恐人怀其文,忘其用”,所以楚王说他“言多不辩”

    10。后来有了专以辩论为事的“辩者”,墨家这才更发展了他们的辩论

    方法,所谓墨经便成于那班墨家的手里。儒家的孟、荀也重辩,孟子说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11荀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