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章 天书奇潭(第1/2页)

    首先庆祝小岛地震。开年大吉大利

    淳于越自圆其说后,告诉胡亥,他是臣子,必定要服从君王。

    开始探索将礼仪道德和法治制度结合起来,去实现儒家一直以来追求的政治理想。

    儒家认为,政治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主张为政以德,“明明德于天下”。

    所谓德,就是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就是说,做君王,就要讲仁义;做臣子,就要敬君王;做人的儿子,就一定要孝顺;做人的父亲,就一定要仁慈;和人来往要用诚信。

    以上所述,几乎是从古至今,压根没什么人去做到的。

    而且儒家的理想,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上。就是说,要依靠人的道德来维护这些人际关系秩序。

    听起来就很荒唐,做起来更是四不像。

    可淳于越能做到,所以他虽然像个呆板的木头,不被大多数人喜爱,可是却又让很多人发自内心佩服他。

    在做了这件事后,淳于越就变得十分不自然。

    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见到人,开始主动回避,生怕别人看到他。能在咸阳宫里担任官职的,那基本上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

    大家穿着袍服,抱着竹简来来往往。

    淳于越一见到他们,就假装没看到,钻入一個宫殿;有时候又专门挑选一些小道去走。

    那像淳于越这样地位、身份的人,大家见到都是巴结还来不及。

    所以平日里众人见到淳于越,那都是非常恭敬,会说很多好话,以希望淳于越能够在大王、太子或者是廷尉李斯面前说些自己的好话。

    淳于越这般逢人就躲,避而不见人。

    自然让这些人感到不满,甚至生气。他们是满腹疑窦和恶意揣度。

    这一不高兴,众人就聚在一起,说淳于越的坏话。

    淳于越和宫女擦肩而过,他们就说淳于越和宫人有了奸情。淳于越对待宫中宦侍十分尊重,他们就说淳于越这个人在向大王的近侍行贿。

    这古往今来,说闲话就是不犯罪。

    一来二去,谣言那是沸沸扬扬。

    淳于越自己都听到了。

    他感觉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站出来辩解。

    当一个苦读圣贤书,一心只想做君子的贤能被群奸逼迫,没办法只能躲在家里,一声不吭。

    李斯就来看望淳于越,“博古兄近日都在做什么啊”

    淳于越也是见到李斯,才说出自己的所作所为。

    淳于越把自己写的新东西给李斯看。

    李斯本来就觉得淳于越这个人太顽固,不肯做哪怕是一点变通。

    他本来还对淳于越写的东西不感兴趣,可是当淳于越拿出自己的手书,李斯一看,这确实是背离了儒家的宗旨。

    淳于越十分感慨地说,“我儒家一向认为,君权至高无上,但并不是绝对的。君主和全国所有的臣民一样,都要履行从家到国所推出的行为规范,接受德的约束,不能凭借个人的想法任意妄为。”

    “如果君主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天下人生活所需要的共同准则,人们可以对他进行规劝讽谏,使君王回归到正道上来。如果实行残民以逞、率兽而食人的暴政,人们可以把他当做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