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4章 第 104 章(第1/3页)

    虽然对外贸易千好万好, 不过叶林也知此事涉及国家的政治走向,不是提出来就能轻易改变。而且他记得历史上康熙朝对外政策一直都很保守,雍正在位短, 只来得及处理他那一帮子糟心兄弟的事、没多久就挂了, 到了乾隆时期对外政策不但没开放, 反而更加封闭了。

    因此他这会跟胤禛说的兴奋,可其实心里没抱多大期望。想想也可以理解, 偌大一个国家,康熙帝一个人管都管不过来, 哪有精力再去考虑对外贸易满人执政不过才几代人反清复明的声音还没彻底消除呢, 朝堂本就危机四伏, 再将洋人牵扯进来岂不是更乱了

    胤禛也在琢磨着他皇阿玛的态度,他倒不觉得康熙是没有心力去开展,精力旺盛就属他皇阿玛了, 每年出巡、回宫、秋猊、与蒙古会面到处跑却半点不耽误朝政的人,能精力不好吗

    当然也不是皇阿玛惧怕其他国家的势力, 想当初他年少之时就能擒鳌拜, 平三藩, 收台湾,亲征梁尔丹,那胆量绝对是远超常人。而且他对西洋文化知识也很感兴趣,还留了好些个外国人在身边, 可为何会对国外贸易有所保留

    他难道不知道贸易的好处吗那肯定知道。李家帮着皇阿玛经营,牵线搭桥的与内务府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这例子就在眼前。

    不过皇阿玛虽然看中西学,身边也有洋人供职, 可或许正是因此,他解现在的西方国家并不比大清强,提不起兴趣做贸易;也或许是他的心神都用于安稳内政,所以忽视了对外贸易;亦或者是因为外国宗教信仰与大清不同,他担心百姓接触过多会动摇根基

    胤禛思索片刻,还是无从得知康熙的想法,但有一点是很肯定的,那就是他确实对海贸保持着谨慎保守的态度,若想改变他的想法只怕很难。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事关国策,不是他现在所能影响得了的,须得徐徐图之,来日方长,也就先把放在心中,先听听叶先生的想法吧。

    叶林总结道“总而言之,学生认为开展国际贸易是乃是利国利民的良策,若我们能将货物卖出到其他国家,就能换来真金白银流入大清,则大清子民更加富裕,就有钱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叶先生这几个词用的倒是十分精妙,叫人一听就懂里面的含义。”胤禛赞到“只是海外贸易事关重大,除了钱财,还有许多其他需考虑的地方。

    根据最近的邸报,东南沿海地区海盗猖獗,匪患层出不穷,扰乱民生,许多沿海居民时长被海盗骚扰劫掠,生活难以为继,苦不堪言。

    因此朝堂上许多大人对海贸是抱有反对的态度。有人提出若是禁海,则减少商贸,海盗无法劫掠财物,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胤禛见朝堂上大人们争论激烈,心里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匪盗猖獗,若要出兵剿灭,要折损兵力,耗费粮草,而目前海贸看起来也对大清并无太多有利影响,反而倒因此而导致民不聊生,不如禁了,一了百了。

    今天之前,这话看似还是挺有道理,不过与叶先生一番长谈之后他也觉得这海贸还是有其利处的,但海盗这个问题摆在眼前,又不知叶先生是如何想的,就见叶林理了理衣袍,郑重向他作揖,一脸不赞同的神态拱手道”贝勒爷请恕学生冒昧,此种观点学生不敢苟同。”

    他感兴趣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