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8章 第 78 章(第1/6页)

    很多年后, 费奥多尔回忆起那天的事情,都会产生一种「这个世界果然是眷顾着奥列格」的感觉。

    如果前来的不是马克西姆高尔基,那么其他人绝对不会如此果断地拒绝自己的提议。

    没人想留在西伯利亚, 无论如何,只要能离开,用再卑劣的手段尽可能猎取情报都不算过错。

    但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主动申请调往西伯利亚的,如果这位大将对离开西伯利亚抱有期待的话, 那他期待的一定是战争的结束。

    显然,出于某些原因,高尔基并不认为一个险些把自己冻死在贝加尔湖畔的日本人能决定战争的走向。

    他也不认为比日本人状况更糟糕的俄罗斯小孩能做些什么,即使他此刻表现出来的态度并不像是普通小孩。

    「在克里姆林宫, 我在总统面前向所有俄罗斯人许下过承诺, 泛斯拉夫三色旗飘扬的每一刻, 我都将保卫这片土地, 和土地上所有的公民。」

    这无疑是一种拒绝。

    费奥多尔又咳嗽了两声, 没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只是轻声说「您会答应的。」

    现在不是什么把翻译器摸出来的好时机,费奥多尔又恰好压住了松本清张的外套口袋。

    清张只能一头雾水听着他们的对话,猜测或许是费季卡在询问他哥哥的事情, 并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也得真的开始学习俄语比较合适。

    能遇到会日语的人纯粹撞大运, 真的语言不通, 生活困难是一方面, 主要是就算有取材的机会也抓不住啊

    而且,语言不通的弊端就是连带着文化和思维也会存在非常大的区别。

    学了英语之后去读英语原版书, 和不懂英语只是译本, 感受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

    语境不同的文字给不同国家的人看感触差异非常大。

    不过说起来, 如果生命安全没有随时暴露在苦寒中, 西伯利亚其实也是个极佳的取材圣地,这里的精彩程度完全不亚于横滨。

    横滨更多的是「人与他人」之间的倾轧,西伯利亚还要复杂。

    「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人与自然」,各种矛盾撞在一起,如果没能调节其中的平衡,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这里有扎根于贝加尔湖畔的神秘萨满教,有疯狂到失去人性和理智的士兵,有钢铁般的战线捍卫者马克西姆高尔基,还有米哈伊尔和费季卡这种被狂风刮得七零八落的兄弟

    这里有众生的缩影,就连误入此处的松本清张也成为了其中的一环。

    「战争」就是自上而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西伯利亚的天空,谁也不知道何时坠落。

    极端的环境则是自下而上的苦难,它一直存在,磨砺着被裹挟在中间的人们,会被磨砺为出鞘见光的利刃,还是残缺不全的碎铁,全凭个人。

    甚至清张自己都无法保证,在这里呆久了会变成什么样子,会和那些士兵一样为了宣泄而丧失理智,还是其他模样。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背景」的取材环境啊。

    总之目前看来,这里或许比莫斯科更适合取材

    松本清张开始蠢蠢欲动。

    这一趟虽然很冻人,但真的思考下来还挺划算。

    很新,非常新,几乎是百分百崭新的素材呢。

    车辆停在了高耸的石壁面前,所谓的「基地」到了。

    外面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