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四十七章:大胆的猜想(第1/2页)

    乾熙二年的十一月,比去年还要寒冷。

    尤其是入夜之后,室内外温度降得更低。

    有个成语叫寒冬腊月,指的就是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大明朝臣,但凡不当值的,应该都躲在家中避寒取暖,准备休息了。

    可是,此时在吏部尚书蹇义家中的客厅之中,却坐着一群睡不着觉,或者说不敢睡的朝臣。

    他们分别是户部尚书夏原吉、户部左侍郎金幼孜、吏部右侍郎杨士奇、礼部左侍郎黄淮。

    两个尚书、三个侍郎私底下聚在一起,所议论的不外乎是与朝政有关的事。

    而眼下最能牵动满朝文武之心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决定在草原设置实土都司,同时添设文教官职以辅之。

    “维喆夏原吉的字刚才所言,实在让人震耳发聩”

    蹇义坐在正堂左边圈椅上,看着坐在他隔壁的夏原吉,缓缓抚须言道“草原的牧民们连饭都吃不饱,谈何读书识字,接受教化”

    永乐前期,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后,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务,被委以重任,到了永乐中后期与吏部尚书蹇义并称为“蹇夏”。

    蹇义与夏原吉年龄相差不大,两人关系十分不错,私底下常以字相称对方。

    夏原吉刚才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是设置实土都司,还是置以郡县,大明朝廷总归是要对草原进行直管。

    然而,大明朝廷只要直接治理草原,就必然会面临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即游牧部落的生产收益方式。

    因为草原上降雨量少,气候变化大,土层水分容易蒸发,绝大部分宜居之地,并不适合农耕。

    虽然像和林城等地域可以种植如胡萝卜、葱等瓜果蔬菜,也能开垦一定面积的耕田种植水稻或小麦,可这样的地方实在极少。

    所以独立的放养牛马羊等牲畜群,是游牧部落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

    夏原吉认为,大明百姓迁移去草原定居后,如果不想饿死,那么最终还是会适应草原游牧部落的生活生产方式。

    而这种生产方式,注定会不可避免的引起各种争端,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为什么

    如果两方牧民在放养牲畜时相距太近,或者牲畜群的规模过于庞大,那么就会加剧双方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会导致牲畜吃不饱或发生踩踏,从而使得牲畜的数量下降,最终令牧民的畜牧收益下降。

    不仅如此,那些活动范围相对孤立,且人数较少的牧民群体,特别容易遭到其他牧民群体的攻击。

    毕竟,能直接通过武力把弱小的一方吞并掉,从而壮大自身,谁还会去老老实实的放牧

    这正是古往今来草原上时常发生劫掠,以及部落之间经常爆发兼并或侵略战争的原因。

    因此,过去的草原上,各个部落不得不经常迁徙,即所谓的逐水草而居。

    否则一场暴雪或一次干旱,就能令大部分牧民的牲畜死亡,甚至夺走牧民们的生命。

    游牧部落要发展壮大,需要相对广阔,可以自由放牧的草场,这样才能让牲畜得到繁衍。

    牲畜群壮大了,牧民们便可以获得稳定的奶制品与肉类,如此部落的人口繁衍就有了保障。

    但是,牧民们若想提高生活质量,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