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9章 搬家后新周期开启(第1/4页)

    首钢产业园区其实很早之前就想要转型了, 冬奥申办通过了以后,这边的负责人就有点想法。

    直到2016年左右,奥组委才确定要在首钢建设体育、文化、科技合一的产业园区。

    同时, 这也是废弃的首钢焕发新春的好机会。

    “这里原来是一个车间,去年清理了一下,又把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拆了, 留了天车梁和柱子。”祁寻春带队进入后,给大家介绍着。

    首钢里属于丛澜她们的训练场馆,名字叫做“四块冰”, 分别属于花滑、短道、冰壶、冰球, 也是冰上项目的四种, 大道的训练场地不在这个园区。

    这个车间的面积很大,原是一个老精煤车间, 长度有一整节火车厢那么长。

    “这地方好大啊”

    “哇塞,好帅啊”

    祁寻春“本来是有300长的,跨度我记得是有60多米”

    她说的只是这个车间的长宽,冰壶和花滑、短道的场地都在这里, 所以这个车间直接分成了三部分。

    冰壶则是在另一个地方, 它有一个专门的馆,还自带能塞五千个观众的观战席。

    四块冰的面积加起来在1800平米左右, 更别说冰球还不在这个车间, 空间大小是完全足够的。

    这个偌大的车间也被分作了两个区域, 进门就是热身区,旁边挨着的是冰面场馆区。

    丛澜“进来就是跑道啊”

    进门就是跑道,还有一块平面区域,那边摆放着热身器械。

    可以在这里做体能训练,花滑的也可以在这边做陆地训练。

    桑莹一看见旁边隔断玻璃后的冰面, 就笑了“又跟短道的挨着呐”

    祁寻春看向她“对,又跟短道的挨着呢。”

    在首体就是,最初一块冰两个项目用,后来分开了挤出了一个小场馆给花滑,算是彼此有了不同的冰面。

    制冰师也不用那么累了。

    现在来到了首钢园区,又给排在了一起,彼此紧挨着,要不是隔断墙上面的玻璃阻隔,扯着嗓子聊天都无阻碍。

    如果不是各自训练需要空间,这个隔断不存在也挺好玩的。

    入门这边其实还有一块高大的展板,上面的一部分是荣誉墙,丛澜是最显眼的那个。

    甚至旁边还摆着一个她的超大一比一立牌。

    一群人见到这么好玩的东西,立刻就跑了过去。

    丛澜“”

    别去拍了,真人就在这里,你们去那边拍什么啊

    去年整修的车间,然后改建和补充设备器械,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差不多完工。

    张简方这边本来说是六月份就可以进驻,但他不太放心这个装修的甲醛等。

    刚巧七月也要去夏训,寻思了一下,运动员们的东西陆续送过来,但是人就按在包下来的商冰那边凑合训练了半个月,之后就直接打包去云南基地了。

    丛澜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首钢改建后的样子。

    在场馆里逛了逛,崭新的冰面和训练馆,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跟搬新家了一样”沐修竹在一边说着。

    是啊,就跟搬新家了一样。

    首钢虽然只是一个让运动员们暂时过渡的地方,但这里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个冬奥周期,后续还想安排成为对外开放的冰上基地,不论是承接赛事还是让群众来这边玩耍、锻炼都好,到时候也能延伸他们想做的体育、文化、科技的三合一发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