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93、改编与演技(第2/4页)

    ,凑合着来吧。

    一般病毒性感冒都没特效药,市面上的那些药,基本也就是缓解症状的。

    再早一些,宁远他们小时候,每次感冒都会用被子捂一身汗,出了汗,很快就能好,就是有一点,出汗后要立即擦干并注意保暖,要是再着凉会更严重。

    不过宁远的戏份也基本结束了,再就是一些补拍的镜头,不用那么赶,暂时可以休息一下。

    但宁远除了每天晚上不再熬夜、早睡外,其他时间,要么自己在酒店整理拍这部戏时写的心得体会,要么就去片场看他们拍戏。

    因为打定主意这部戏要好好学习,所以无论自己的戏,还是别人的戏,只要宁远有时间,都会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和心得。

    当然,这是李雪刀教他的。

    现在有时间了,宁远就开始整理,毕竟刚学的,越早整理复习越好融会贯通。

    回来几年了,宁远也慢慢适应了手写,放前世,从零几年之后,他走哪儿都会带着笔记本电脑,除了签名外,他很少动笔,经常发生提笔忘字的事情。

    而李雪刀,他因为身体素质不如宁远,去挂了两天的吊瓶。

    这期间都是宁远陪着他,也让剧组的人笑称,戏里是宋江的跟班,戏外也是跟班。

    而李雪刀则非常骄傲的道:“小远是个好孩子!”

    李雪刀躺那儿输液,宁远就在旁边坐着写写画画,李雪刀醒了后,看到他的本子,就要过来看看。

    看着看着,李雪刀就不住点头。

    “记录的挺完整,继续保持下去,你会发现进步特别明显,以前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正因为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进步很快,李雪刀当然要让宁远也这么做。

    看的时候,李雪刀不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开始宁远会拿过来写着加进去,后来李雪刀嫌麻烦,直接自己写,也算是批注了。

    就是他们经常会被打断,毕竟是名人,时不时就会被认出来,然后免不了被索要签名。

    所以,输了两天液,感觉好了不少后,李雪刀就不去了,两人要么在酒店探讨,要么去片场观摩别人拍戏。

    跟之前差不多,看的时候,李雪刀先问宁远的感受,然后自己再补充,宁远就记录下来。

    除了讨论表演,李雪刀也会跟宁远说一些拍摄时,导演张绍林的一些意图和用意,还有编剧改编这段跟原著的印证,有什么效果,又好在哪儿。

    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讨论出问题,然后跟导演和编剧商量,进行更改。

    时间长了,不少演员没戏份的时候,都会围到李雪刀和宁远旁边,听他俩讨论,也受益匪浅。

    这天,他们在‘梁山’这边拍结局的戏份,是饰演吴用的宁晓志的个人戏。

    剧情也很简单,就是吴用抱着宋江三人的骨灰罐,从楚州回到梁山安葬。

    尽管原著写的是宋江、李逵和后来的花荣、吴用他们土葬在廖儿洼,再加上对古代入土为安的既有印象影响,如果因此就认为改编的火化是bug,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火葬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是因为战争,很多官兵死在遥远的外地,那么多遗体带回去根本不现实,想要回家安魂,只能火化,后来演变成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

    不过真正让普通大众接受,还是唐宋时期。

    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兴盛,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