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 第一次制陶(第1/3页)

    虽然前几天马善也说过自己会烧白瓷,但那时大家都只当马善是吹牛,谁也没有在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方才马善一口便说出叶陶村烧不出白瓷的关键,不由的让众人对他又抱了几分的希望。

    在叶陶村最大的制陶作坊里,马善按着后世坯料去铁的办法,用分拣和磁铁将一小盆已经调成泥浆的泥巴去铁。然后又对这些泥浆进行去水。

    待将去铁后的泥浆弄干的差不多了,马善这才郑重其事的将这一堆泥巴,放到台上。

    “这样就行啦?”众人见马善只是简单的对泥巴做了些处理,便说可以了,都有些不信。

    “先试一下吧!你们谁把这几块泥料做成碗,然后再送到窑里烧出来。”

    “我来吧!”叶三娘亲自上场,将这几块泥料做成了碗。虽然她也不太相信马善只是这么简单的处理了一下,便可以让黑瓷变成白瓷,但是她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

    叶三娘果然不愧是制陶高手,那些泥料在她的手里,就好像有生命一样,很快便被她拉制成一个个器形精美的小碗,仿佛它们不是被做出来的,而是在她的手里长出来的一样。

    拉好了坯,马善一一在碗上做了编好。这才对叶三娘道,“可以送窑烧了。”

    叶三娘将刘三的父亲叫过来,“刘叔,你想办法让这几只碗干的快些。咱们只有十天时间,最好能在五天内出窑。这样万一这批没成功,咱们还有时间能再来一次。”

    刘叔一脸自信的端起那几只碗,“放心吧,姑娘。我单独给它开一室窑烧就是了。”

    叶三娘摇了摇头。“不。这几只碗,用我在山上新制的那两口小窑烧。那窑烧的快。你只管给它们加快烘干就行了。烘干了便送到我屋里来。我要亲自烧。”

    “好的,我明白了。”刘叔说着,端起那几只碗走了。那小心的样子,好像端着碗着什么明贵的古玩,生怕不小心摔坏了。

    回到小院,马善刚进门,便有人来拜访。

    来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胖老头。由刘三在前头领路。

    “大哥,这是三叔公。咱们村的都保。”刘三在前面介绍。

    “三叔公好。”马善很客气。这老头目光深沉,一看就知道是有些城府的人。虽然只是乡村里的一个小村长,但马善却不敢怠慢。他还打算在这儿久混呢!得罪了眼前的这个“土地公”,他又岂能呆在下去。

    “马小哥不必客气。叶老二的这院子虽然有些年没人住了,但还是被三娘这丫头收拾的挺干净的嘛!”老头子笑眯眯的露出一张弥勒脸,一面四下张望,一面跟着马善进了正屋。

    “听说马小哥是浙东人啊?”落了坐,老头子开门见山,便问起马善的身世。

    还好马善早有准备。“也可以算是吧!其实我的家乡在一座海岛上。离浙东还有万里之遥。我们那儿的人,生活和大宋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是坐一条大船到浙东的。然后误了船期,怕是要等十年才能回去了。

    听说川中富饶,我就跟着条商船到了这儿,想要见识一下川中的风情。却不想在山中迷了路。行李也掉在山崖下,不知所踪,这才流落到了这儿。”

    马善的故事编的还算合理,倒也没有引起三叔公多少的怀疑。

    对于马善所说的生活不同,老头子也没有多问。在他想来,这不过是各地的风俗差异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