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868 法棍面包(第2/3页)

    到“主力舰”的时候都是特指战列舰,航空母舰排不上号。

    “这种时候签订这种条约本来就是可笑的,根本毫无作用可言。”伦纳德卡佩邀请李傲在圣洛克最豪华的餐厅吃饭,这家餐厅同时最标准的西餐和中餐,绝不是外面那些滥竽充数的餐厅。

    餐厅是不是纯粹,主要是看是否原汁原味,不过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比如李傲就无法接受这家餐厅的法棍面包。

    很多华人对面包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面包就是那种甜甜的,松松软软的,买来之后直接吃,就跟华人常吃的馒头包子差不多。

    其实差距大了,正宗的法国面包硬的可以当做武器打死人,而且是咸的不是甜的,吃法就跟羊肉泡馍一样得掰开泡在汤里吃,干吃的话纯粹就是跟自己的牙齿过不去。

    这也是有原因的,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欧洲穷得很,绝大多数欧洲家庭连烤面包的烘炉都修不起,通常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磨坊或者公共烘炉,使用磨坊和烘炉要缴税,这就是磨坊税的由来。

    既然烤面包要缴税,那么就得一次性多烤点,越多越好,烤一次吃几个月都有可能。

    于是欧洲人烤面包,就要尽可能把面包里的水分烤干,这样就可以长期存放,于是就有了法棍面包。

    这里要说明的是,欧洲人一直是以面包为主食,肉啊禽蛋啊蔬菜啊很少,所以小胡子上台的时候才许诺要让德国人的餐桌上摆满面包和牛奶。

    真不是小胡子省事,而是大多数欧洲家庭,食谱就是面包和牛奶,辅食很少。

    英国够发达了吧,炸鱼和薯条是国菜,欧洲传统面包刚烤出来的时候还可以,但是冷却下来之后就异常坚硬而且难吃。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度对食物实行配给制,英国的厨子们就发明了一种杂粮含量高达76的战争面包。

    后来战争面包的杂粮含量高达92,烤好之后非常黑,后方的贵族可以吃到刚烤好的面包,前线的士兵肯定吃不上。

    为了平衡矛盾,英国政府出台了一个面包令,规定面包在烤好12小时之内不准出售,既然硬,那就大家一起硬,谁都别提意见。

    南部非洲在食物这方面的丰富程度可以说冠绝全球,渴望土地的华人来到南部非洲之后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小小的面包也被南部非洲人玩出花,咸的不好吃就加糖,甜的东西总会让人幸福感油然而生。

    单纯的面粉不好吃就在面里面打鸡蛋加奶油,烤的时候再加点肉松,单纯烤的吃腻了可以试试煎炸烹煮,馒头都可以炒,面包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在华人来到南部非洲之后,面包这东西已经彻底被华人玩坏了。

    南部非洲的白人就很郁闷,经过华人厨师改造过之后的面包已经不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面包了,按照分类更应该归类到饭后甜点里。

    不过改造之后的面包确实是真的更好吃了,圣洛克这家餐厅,的就是这种改造之后的面包。

    伦纳德卡佩是个很传统的法国人。

    传统的法国人自然无法接受南部非洲那种松松软软的香甜面包,所以伦纳德卡佩要的是最纯粹的法棍。

    “为什么放着更好吃的面包不要,非得吃这种法棍面包呢”李傲好心好意提醒,法棍面包确实是难吃,不过蘑菇汤还不错,使用的原料都是本地生产的新鲜蘑菇,味道一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