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72章 见旨速回长安(第2/2页)

    没招儿,谁让对方人证物证俱在,本点都无法反弹。奋斗在初唐672

    如今就差蜀王李恪一行人返回长安,等着始作俑者的蜀王一回长安,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彻底将他们撵出朝堂开始定罪之日,或贬官,或革职,或发配,甚至斩首问罪。

    天策府系步步为营,屡屡逼迫,越战越勇;而武德旧臣系却是屡战屡败,退了一步又一步,士气低落,人心浮动,称霸两朝的武德系人马离土崩瓦解之日不远矣。

    当然,他们还有最后的救命稻草,那便是幽居深宫内的太上皇李渊。

    太上皇李渊如今就跟沉睡的狮子未曾醒过来一般,对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置若罔闻,至今没有表态,更谈不上动静。

    这也是长孙无忌等人至今心里最放不下的,虽然他们不愿触及李世民的底线,但是如今李渊静的可怕,这幅作派委实让他们心里不踏实。

    日子一天天地撞着时针,缓缓推移着,天策系慢慢地开始急功近利起来了,而武德旧臣系呢?如天要塌下来一般,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就连置身事外的魏征、韦挺等建成余党系人马,都觉得有些不适应如今朝堂的气氛。

    火药味,越来越重了!

    就是身为一国之君,身为定夺乾坤的李二陛下,日子也是煎熬的紧。一嘛是因为武德旧臣系的无能而感到失望;二嘛是因为天策府长孙无忌等人的步步进逼,而感到压抑万分;三嘛,是因为父皇李渊的不表态没动静,他不知该从何下手此事。

    他明知长孙无忌他们的意图,他也清楚萧瑀等武德旧臣系该死,但是没有得到父皇李渊的态度,他不敢轻易定夺。

    他能从一个玄武门弑兄夺位的暴君走到今天,做到天下万民交口称赞的一代明君,委实不易,一路下来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一个没处理好,重新落下一个虐杀老臣的暴君之名,更不想因为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儿,背上一个大不孝的骂名。

    当皇帝不易,当一个好皇帝更不易啊!

    这是他此时此刻坐在望北阁内,内心之中最真实的写照。

    眼前整个龙案上,码放着一摞又一摞的奏折,换做平日他已经手执朱笔开始静下心来处理。

    可是现在,他心如乱麻,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对他而言,无异于烦上加烦。

    心烦意乱间,他突然抬起双手狠狠将堆积如山的奏折推到了地上,噼里啪啦,散落一地。

    吓得望北阁中的几个内侍寒蝉若惊,不敢直视,亦不敢吱声儿。

    不过李二陛下貌似心里的那口邪火始终无法宣泄一般,又走到望北阁中,提起足下龙靴狠狠踩着地上的奏折,怒骂道:陷朕于两难之境,始作俑者,决不轻饶!!李恪,郭业,你们俩一个是废物,一个蠢材。朕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会让去了蜀州啊?哼,等你们回到长安的

    禀报陛下,奴婢董顺求见!

    顺公公在望北阁吆喝一嗓子,径直打断了正发着邪火的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满面阴霾地望向阁外,通过紧闭的大门怒骂道:董顺,朕不是说过这段时间,不许来打扰朕吗?你想死吗?

    外头的董顺闻言冷不丁打了个寒颤,现在叫苦连连,只得硬着头皮回道:陛下,太上皇,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经到了两仪殿外,一会儿就要抵达望北阁,来见陛下了呢。(hp://)。

    什么?父皇要来见朕?

    李二陛下浑身的躁意,满腔的怒火恍然间消失的荡然无存,整个人冷静了下来,嘀咕反问了一句:他老人家终于肯有动静了吗?

    一时间,他猜不出父皇李渊为何突然要来见自己,但是他已经开始指挥起阁中的几个内侍,喝道:

    傻愣着干什么?将地上的奏折收拾起来,还有你,去,到通知皇后,让她亲手煮上父皇最爱喝的莲子羹送来。

    还有你,去找个软褥子放在那椅子,父皇年事已高,经不起长久坐在硬椅子上。

    喏!!

    太上皇驾到

    开门,打开望北阁大门,朕亲自出门迎接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