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5章 《从军行》引出的故事……(第2/3页)

    喃道:是啊,是啊,花团锦簇的文章往往都是一蹴而就,根本不是步步推敲而出来的。想当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就是醉酒之后一气呵成的吗?唉,兴许是马某太拘泥呆板了,这世上天生奇才者不乏有之,看来,马某还是小看了天下之人啊!

    看着马元举的神神叨叨,再听着他的自言自语,郭业粗粗松了一口气,心道,总算将这泥鳅一般的马元举给忽悠过去了。

    郭业蒙混过关,想着不能让马元举在这儿上多做思考,不然这厮一会儿来追根究底就大大不妙了,非露了馅不可。

    赶紧转移了话题,问道:马功曹,你今日找我过来所为何事啊?

    可谁知马元举就是属夜游神的,一条道走到黑,非要揪着郭业作诗的事情不放。

    一脸爱惜人才地模样问道:郭业,你既然有此即兴作诗的本事,为何不趁着年轻去求访名师,埋头苦读,他日考取功名走入仕途,届时也能光宗耀祖一番,不是?

    埋头苦读?

    考取功名?

    郭业心里不由一阵苦闷,十年寒窗苦读啊,大哥,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似的好运气吗?

    而且一想到四书五经中那些晦涩的子曰诗云,郭业想死的心都有,让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世纪,日日看av,夜夜去泡吧的现代丝青年去考取功名,这不是脑子秀逗是什么?

    算了吧,小哥还是好好做咱的捕头来得安逸和自在。

    再说了,谁说进入仕途官场就要考取功名的?郭业不信这个邪,非得趟出一条郭氏升官之路来不可。

    随即对马元举抱拳说道:马功曹,我看还是算了吧,我觉得当个捕头挺好。

    这话一出,马元举那鄙夷的眼神就扫了过来,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哼道:果然果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萤虫怎能与皓月争光?小小衙役,确实不懂读书之乐!

    我草!

    郭业发现马元举这王八蛋三句话里不损他一两句,肯定闲的难受。

    随即白了一眼马元举,还击道:马功曹岂不知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么?再说了我郭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捕头,却能为陇西县城八万百姓缉盗拿匪,维持治安,做力所能及之实事,总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大官们要来得好吧?

    马元举摇摇头,显然不赞同郭业的看法,说道:你这番言论太过小家子气,男儿大丈夫,志在四方。况且我辈男儿,自然是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只有平步青云,进入朝廷中枢,登上宰辅之位,才能抒发己见,才能做真正利国利民的大事。

    嚯哦,郭业不由暗暗咂舌,进入朝廷中枢,登上宰辅之位,马元举这厮的口气还真够大的。

    郭业听着马元举的豪言壮语,心里也清楚马元举的说法并无过错,这是这个时代读书人们的共同志向,也是这个年头儒家学子们的通病。

    什么通病呢?

    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从不肯踏实在基层做事的通病。

    但是,就好比万里长城,都是有一块一块儿的砖石砌成,这些基层的砖石都没人去做,还说个屁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果然,古代人还是没有现代人看得通透的。

    不过,马元举对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浓浓关切之意郭业还是能深深感受的出来。

    随即说道:马功曹,我郭业也不是没有出息之人,也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更向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