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揭秘--明末清初四川大屠杀真相(第1/6页)

    屠川的真正元凶只能是满清,虽然百多年的,极力消灭了一切罪证。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众多史料,还是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说传教士的记载,虽然清廷直接控制之下安文思、利类思,为了取悦清廷头目,竭力造慌把张献忠说成一个失控的精神病杀人狂,竭力隐瞒掩盖满清的罪行。

    但康熙年间,个别不在清廷控制之下,也不在罗马耶稣会体系中,无实际传教利害关系的东正教国家来华使者,应该通过一些渠道得知了四川的大概实情。

    如代表俄罗斯在1676年(康熙十五年)到北京的罗马尼亚人米列斯库在其《中国漫记》的第三十三章《中国第六大省——四川省及其大小城市和主要物产》里说“过去这里曾有过耶稣会士,并吸收了许多中国会士。可是后来,在同博格达人(指满清)的战争中,整个省会及整个省都遭受,耶稣会士好容易才幸免劫难逃了出来。”

    米列斯库谈的四川大部分都是明代中国四川的情况,就这里一句提了一下满清时期四川的情形,而这些信息应该是当时在北京的其他西人提供给他的。由于米列斯库通晓拉丁语,明代四川详细情形,他可以通过在华耶稣会士的记录来了解。而只言片语提到满清时期的情况,则可能是通过拉丁语交谈得知。这类谈话,可以较易摆脱清廷之监督控制,因此他反而比安文思更直接道出了真相:真正四川省和省会成都的恰恰是博格达人(满清),而非张献忠。

    而即便是对事实充满篡改的《圣教入川记》里也残留了一些蛛丝马迹。

    《圣教入川记》第五十六页中说伪肃王豪格在偷袭杀了张献忠之后,大西军溃败,然后清军追击,“彼时各小王追赶敌人均属徒劳,因敌人等被追,已逃窜他省,虽屡被满兵截杀,而满兵死伤亦众。于是各王收兵回到预定地点”

    这里提到了“满兵死伤亦众”,那造成满兵死伤亦众是谁呢?

    这里的意思似乎就是被截杀的大西军余部,但按顾诚《南明史》的叙述,当时的大西军,基本上就是一路逃跑,谈不上和清军有过什么像样的交战。

    而要知道,造成“满兵死伤亦众”根本不可能是零星的抵抗所能做到的。

    从《圣教入川记》的描绘来看,当时这支清军属于满清的嫡系精锐部队,许多人都是连汉语都不会说的纯女真兵,其战斗力在当时的清军中应该是最强劲之一。

    能令这样一支锋头正劲的清军,满兵死伤颇重,没有大规模的激烈战斗,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包括攻破扬州,占领南京,都谈不上有什么太大损失。

    我们有理由断定,清军当时是吃了败仗了,这才可能导致“满兵死伤亦众”,这才导致豪格在杀了张献忠之后,不是趁热打铁占领全川,反而在一年之内就撤回了陕西。只不过这个败仗,在满清的官修史书以及众多清廷奴才的著述中都给消灭了而已,以至顾诚《南明史》都没有发现其中的蹊跷。

    但幸好明末清初四川战乱亲历者傅迪吉写的编年体自传《五马先生纪年》是绝好的第一手史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再顺治四年的记录中有这样一连串关于“肃王”清兵的记录。

    “肃王入川。始知顺治四年衙门成都全设,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