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81联军伐阿拉伯帝国(第1/8页)

    第八十一章联军伐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半岛篇)

    1227年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已经不是曾经辉煌过的阿拉伯帝国了,跟历史上其他帝国一样,也进入了循环中的帝国衰落期,早已经衰弱不堪了。其在西亚的首都巴格达,虽然成为亚欧交流的通道,表面繁荣昌盛,但是经常遭受周围的帝国入侵而政局不稳,处于风雨飘摇的局面中。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封建王朝。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在鹰旗旗帜下,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前进,他们作战,他们征服,他通过血与火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举世无匹的庞大帝国。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339万平方公里。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又称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西部边境(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沿岸(摩洛哥和西班牙、葡萄牙沿海),北达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等,均称之为大食国,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面积最大时达到了130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曾攻陷巴格达。1258年,被蒙古帝国西侵统帅旭烈兀所灭。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

    穆斯林认为是在公元610年开始,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奉真主之命而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增加,后来甚至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