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八章 伊斯法罕的挫折 中亚篇(第1/3页)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的扎格罗斯山与库赫鲁德山之间的扎因代河上游谷地,海拔1590米。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起,这里开始建城。到公元3世纪的萨珊王朝,这里已相当发达,被称为“皇家仓廪”。又因王朝军队司令部设在这里,故其名称含有“军部”之意。公元62年,入侵的阿拉伯人占领伊斯法罕,将其定为阿拉伯帝国吉巴尔省首府,伊朗开始阿拉伯化,国教从祆教改为伊斯兰教。公元11世纪初,来自中亚的塞尔柱王朝的创建者图格里勒贝格率军横扫伊朗高原。1051年,他占领伊斯法罕,并在这里建都。他和他的继任者铺修道路、开凿运河、建造清真寺,伊斯法罕遂成为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岂料,0年后,国王马里克沙迁都巴格达,伊斯法罕受到冷落。此后,中亚突厥化的蒙古人几次入侵伊斯法罕。1387年,史称“征服者”的帖木儿驱动十万铁骑再次来犯,攻占伊斯法罕。他采用残酷的屠城手段,一次屠杀伊斯法罕7万居民,将其头颅割下来堆成几十座尸山。伊斯法罕从此衰落。16世纪初,谢赫伊斯马仪以西北部的大不里士为首都,联合波斯各部落建立萨法维王朝,结束异族人的统治。这个王朝的版图迅速扩展到西起幼发拉底河,东到阿富汗,北起阿姆河,南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这引起同样处于对外扩张期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警觉,大军屡屡来犯,四度占领大不里士。为避开土耳其人的侵扰,萨法维王朝新君阿巴斯于1598年将首都南迁到伊斯法罕。从此,这座衰落的古城得以复兴,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伊斯法罕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

    宋必成、王度为了应付花剌子模太子札阑丁从外地带兵从背后攻击我军,不得不向外派出众多经过特种专业训练的探马,务必在百里之外,时刻关注过往人马的情况,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各必经路口也秘密地安插有关人员进行全天的监视,发现什么异常情况,马上向大本营报告,防止敌军的偷袭行动。用加强信息情报收集方法杜绝敌军的突袭的可能性,把部队所有的精力用于攻击伊斯法罕城上面。

    伊斯法罕位于扎格罗斯山与库赫鲁德山之间的扎因代河上游谷地,海拔1590米。易守难攻。宋必成、王度首先放弃从四面攻击的传统攻城模式,虽然自己的攻城武器比较先进,但是敌军人数众多,又凭借山势高度,牢牢地掌握着制高权。我军只能从地势较低的南边突破。为了做长期攻城的准备,同时为了防止敌军的内外夹击,宋必成、王度把营寨打造的密不透风,同时在营寨里外都设立了无数的陷阱来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

    宋必成、王度花费了大量时间把营寨准备完毕,而不是首先攻城,就是知道这次攻城跟以往许多次攻城不一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准备工作,不是凭借着我军先进的攻城武器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就取得胜利的。何况跟敌军打了几次攻城战,敌军肯定对我军攻城的招式和套路了如指掌,而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所以,宋必成、王度两人不敢马虎,只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