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二章 高规格待遇(第1/3页)

    商队离开长安,傍晚就到了新丰。

    而后的两天里,商队一路跋涉,经过郑县,进入了弘农郡华阴县。

    华阴,顾名思义,就在华山之北。

    西岳华山,乃天下名山,有‘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的赞誉。

    为此,王石还特意绕道,从华山下经过,花了半天时间,粗略游览了一下华山。这才回转官道,向洛阳前进。

    这时的华山,叫太华山,风景比两千年后好了无数倍。

    山上人烟稀少,古木成林,清静幽雅。其中奇石怪树间,还有不少的道观,和着山间的云雾,给人一种仙气飘渺的感觉。

    站在山顶,看着悬崖下奔腾的云雾,王石心胸大开,恨不得大喝几声,以抒胸意。

    相较于现在的太华山,两千年后的华山,只能说是仙境蒙尘。

    无数的人上山下山,乱七八糟,喧嚣无比,哪里有一点仙境的意蕴?

    离开了华阴境内,过湖县、弘农、陕县、黾池、新安,一路马不停蹄,没在一处专做停留,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才到了函谷关。

    函谷关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其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非但是兵家要地,也是道家圣地。

    春秋道祖老子,曾在此留下道德五千言。

    所以每年都有许多道士,游历至此,前来吊唁先贤。

    王石的商队里,就有这么两个道士。

    其中一个约莫三十岁,身材颀长,面容清癯,颌下留三寸长须,自称乌角先生。另一个不过十多岁,应该是这位乌角先生的道童。

    据乌角先生说,他们去年从扬州庐江郡而来,途经函谷,膜拜先贤之后,到太华山寻访道友,历经一年多,现在正是回返的时候。

    王石的商队是在半路上一处破败的道观中歇息的时候,遇上的这两个道士。

    说起来,王石对道士比对和尚更有好感。

    主要还是因为道教是本土宗教,而佛教是外来者罢了。

    所以第一次遇上两个汉朝的道士,王石还是很好奇的。所以就主动与两个道士攀谈。

    而这两位道士也对王石很好奇。尤其是阿大它们,更是吸引了道士的目光。

    在接触中,王石发现,那位号为乌角先生的道士,其实是个武道高手。

    虽然这人不显山不露水的,但王石那敏锐的直觉却发现,这人的武功比之张绣、华雄之辈,不知要厉害多少。不过想想也是,历来武功高手,多为宗教人士,于是便不再深究。当然,王石自信这道士还不是他的对手。毕竟嘛,人家是苦练而成的武功,王石却有空间辅助,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在道观中,王石与乌角先生相谈融洽,于是约好了一起上路。

    到了函谷关前,却见有一队人马正立于关前,其中旌旗招展,车马纵横,显得很隆重。

    那队人马见王石的车队出现在眼前,就有两骑奔驰过来,延请王石。

    王石有些摸不着头脑,待到了关下,才知道,原来是朝廷派来迎接他的人。

    为首的一人,乃是鸿胪寺下属官员,奉大鸿胪之命,前来迎接。

    据此人道,汉帝从董卓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