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六十七章 迷雾(第1/4页)

    第两百六十七章迷雾

    (诚挚感谢书友“辣b,小心”的月票支持,诚挚感谢书友“滴水湾”的慷慨打赏

    赵孝成王五年初春,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那带着些许寒意的春风裹挟着阴险的流言,在邯郸的大街小巷中肆无忌惮地吹拂起来。春日正是万物萌动、滋长孕育的时节,这股流言便在春意的滋润下愈演愈烈,竟然呈现出一发而不可收拾的趋势。

    “秦军不畏廉颇,独畏大将军赵括。”这些日子里,邯郸的百姓、官吏们见面,互相间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流言。大将军赵括天赋奇才之名,早已在赵人心中根深蒂固。于是在暗流涌动下,在人们兴味无穷的议论声中,大将军赵括的声誉不经意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秦军畏惧大将军赵括的传闻,在赵国君臣中,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赵王丹初次听到此传闻时,他心头却是惊喜连连,暗叹大将军赵括果真又一次料事如神。临阵换将乃干系赵国生死存亡的大事,赵王丹必须取得大臣们支持。于是赵王丹并未急着表态,他还要沉着气、静静地观察朝堂众臣的反应。

    随后短短十余日,令赵王丹大觉欣慰的是,竟先后有三十余位大臣,向他禀报这流传在坊市百姓间的消息。

    这些大臣们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是有模有样,甚至连赵括大破燕军、平叛林胡、奇袭注人这一个个显赫的战绩,也被堂而皇之地搬了出来。有的大臣甚至高呼天佑大赵,竟降此奇才于王室以辅佐赵王,大赵重振雄风为时不远,如此等等。

    众口铄金可积毁销骨,众口一词亦可将人捧上天去。连日来,那本就属意赵括的少年赵王丹,听得愈发心潮澎湃了,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更是赞叹不已。

    就在这流言四起之时,那当事人赵括却是稳坐钓鱼台,整日间一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潇洒模样,仿佛那范雎炮制的流言本就不存在一般。

    其实,大将军赵括却是外松内紧,这股流言来日会将赵国君臣引向何处,赵括清楚得很。他眼看着那赵军最高指挥权就要到手,心头沉定的他,正在做着做着为决战暴秦做着最后的准备。

    首当其冲的便是粮草,俗话说: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大军决战其实拼的关键是粮草,若是一旦断粮,那纵然的是铁打的士卒也撑不下去,不待敌军来攻,己方士卒哗变、人争相食,便会败得一塌糊涂了。

    若是算上即将出动的御林军,赵国将在上党防线压上四十万大军,每日里人吃马嚼消耗得甚为厉害。对于这要害的粮草供给,赵括为平原君和赵王丹出了个两手抓的主意。

    这第一手,乃是借粮。眼下四国之盟中,那韩国已经答应借粮,至于魏国、齐国那头,赵括打算出手敲打敲打须贾和后胜这两位权相了。

    第二手,乃是动用河套大粮仓的存粮。垦荒河套迄今已有三年,这三年来河套还算风调雨顺,那吕不韦为了拼得赵括许诺的高爵,经营粮草卖力非常。倏忽间,河套的存粮已接近两百万石。以往赵国不管遇到何事,赵括都未动用这批存粮,就是在为这场秦赵大决之战做着准备。

    其次,便是大将军赵括为这个时代带来的各种武器了。大战将起,武器的消耗也不是个小数目,赵括连日来数次巡查军器坊,为乐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