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五十三章 守,还是战?(第1/4页)

    第两百五十四章守,还是战?(续)

    (诚挚感谢书友“雨之星辰”、“暴风箭雨”的月票支持,诚挚感谢“啊哦”的慷慨打赏

    上将军廉颇面色肃然地凝视着那沙盘上丹水河谷之所在,垂沉思了老半天的时间,才缓缓地抬起头来。这不善言辞的廉颇,不得不承认刚才赵括所言句句都是实情。

    那主动出击的战术也并非一无是处。但廉颇总觉得赵括三面夹击之计,还是太过于行险了。此番驻防上党抗击秦军责任重大,老将廉颇还是想稳字当先。

    上将军廉颇扬起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向着赵括问道:“大将军且听老夫一言,秦军远途来攻,粮草辎重疏运将达费周折,故秦军所求乃战生也若我赵军坚守营垒,待旷日持久之时,想来那秦军之粮草定然不济。我赵国届时再趁机逼秦媾和,岂不为稳胜之策。”

    上将军廉颇话锋一转,他从粮草之道入手,分明是摆出了消耗战的架势。但大将军赵括听到粮草二字,心底顿时哑然失笑,又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那滋味甚为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上将军廉颇的粮草消耗论听起来有理有据。因为自古就有千里不运粮之说,盖因路途遥远,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甚大,即使运到那也是所剩无几了。若是套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这约摸可以概括为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路途越远,运粮的效用便越

    秦赵大军对峙上党,那秦国运粮这一路长途奔袭何止千里,再加上上党山路崎岖,更是加大了其运粮之难度;而赵国之邯郸距离上党防线距离要近得多,地势也甚为平坦,若是这样说来,赵国理应占据优势才是。

    但是历史是残酷的,是充满着戏剧化的变数的。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国君臣对此大决之战谋划日久,富有关中、巴蜀两处大粮仓的秦国可谓是倾尽国力输粮。

    事实上,上将军廉颇的坚守之策,最终非但没有耗得秦军粮草断绝,倒是把赵国拖得要断粮了,这才有了赵国向齐国借粮而被拒绝的典故。

    “粮草”大将军赵括淡淡地笑了笑,他望着上将军廉颇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心下已经明白,自己的“以攻对攻、大决秦军”之策,这上将军廉颇定然是不会采纳的了。

    “以上将军之见,我赵军若是与秦军对攻,真的没有胜算?”大将军赵括还不想放弃,他抛开那粮草号论不谈,转而试探廉颇的勇气与决心。至于秦军之战力,大将军赵括曾经在韩国陘地之战中近距离地观察过,在他看来,那秦军虽然勇悍,但是赵军也不输于秦军。若是他的御林军和秦军对决,还要略胜一筹。

    上将军廉颇见赵括不以为然,继续放声言道:“大将军应知,这秦军由武安君白起统帅。这白起何许人也,无须老夫细说。若开出河内以攻对攻,老夫自忖不是白起对手。便是放眼天下,只怕老乐毅也未必是对手。对阵不料将,唯以兵法评判高下,老夫却不敢苟同。”

    “嘘——”赵括见上将军上将军廉颇心意已决,喟然一声长叹。既然事已不可为,赵括不得不接受现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非明智之举。网开一面、日后好想见,当次秦赵大决之时,他也不想把关系和上将军廉颇搞得太僵。

    再说,今日攻守之争,赵括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平心而论,赵括对面前的这位百战名将还是甚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