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三章 代郡告急(第1/2页)

    (《史记》、《战国策》等史书太过粗略,小生还想把这穿越文写得靠谱些,YY也要适度,于是这几天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感觉很累!如果书友们发现书中的内容与史实不符,欢迎指出来,小生我会努力改进。谢谢!)

    初春,正是邯郸城乍暖还寒的时节。

    刚刚登上王位的赵王丹,屁股下的王位还没暖热乎,立马一盆冷水泼了过来—燕军大军犯境、代郡危急。

    眼见赵国新君初立,再看赵王丹年纪尚幼,那燕国君臣扬起了那小人的嘴脸,自以为有机可乘,欲趁火打劫,欺负欺负这“孤儿寡母”。

    好大喜功的燕国武成王,派高阳君荣蚠,率兵三十余万,进犯赵国代郡,准备一口吃下这块嘴边的肥肉。

    这代郡,紧挨赵国石长城,与云中、雁门两郡,并称为赵国北方的门户。代郡北御匈奴,东接燕国,于赵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戍守北疆的大将军李牧,那十余万大军,驻守在雁门,防范着北方残暴匈奴的入侵,须臾不可离。

    “自诩为兵家大才的荣蚠,来势汹汹,李牧大军又不可轻易调动。这一应的方略到底如何谋划?”

    一时间,年幼的赵王丹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满城的垂柳还未见绿,因边关告急,赵国被迫早早召集了朝会,这是赵王丹即位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朝会。

    那日,朝堂之上,赵国群臣各抒己见,廷议进行得十分热烈。

    “燕国君臣,真乃卑鄙小人!”朝堂上,老将廉颇高声怒骂,直把颌下银须吹得根根飞扬。

    “燕国君臣之秉性如此,上将军何必动怒!”平原君赵胜捋着三缕长须,不紧不慢地说道。

    “燕国大军犯境,我赵国决不可示弱。当如何计较,诸位爱卿,且速速议定。”赵太后扫视了一遍殿中众臣,那铿锵女声朗朗响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太后不必担忧。”久历风雨的平原君,气定神闲。

    “太后,雁门李牧大军不可轻动!抗击那小丑一般的燕军,需从各处城池、关防调集精锐之军,老将廉颇愿替我王分忧!”上将军廉颇高高拱起双手,慨然领命。

    “廉老将军身负防范秦国之重任,不可轻动!”平原君赵胜一声高喝。

    只见平原君眉头微皱,心想:“赵国强敌环伺,秦、韩、魏、齐诸国均不得不防,我赵国战将虽多,何人为将且为稳妥?”

    这平原君赵胜,与魏国信陵君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竭并称战国四公子,纵横战国数十年,实乃战国一等一的政治家。赵胜虽无战将之才,但于邦交厉害却明察秋毫,考虑问题全面而细致。

    赵太后平静地望着殿下的群臣,面色肃然、坦然自若,这女强人的耐性确实大大超出常人。

    赵太后严肃的目光,扫到了默然而立的马服君赵奢,赫然沉声道:“马服君,平日但凡有战事,马服君无不愤然请命,今日因何沉默不语?”

    “禀太后,赵奢是在思谋如何破敌!”马服君赵奢声如洪钟,昂起黑红色脸膛,侃侃而谈。“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那荣蚠虽狂傲,但其才干不可轻视!”

    赵奢此言一出,赵太后、平原君纷纷颔首应和。那少年赵王丹听说荣蚠了得,不由得心下一紧。

    “燕军势大,仓促间难以一战而胜,我君臣需做好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