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651章篱笆和墙(第2/4页)

    新植物,新动物,没有任何有效的经验,即便是面对小蘑菇,也很有可能就是白杆杆躺板板。拥有旧经验的,不用试验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危险性不大,大脑就给与一定的奖励

    可是这个保护的本能,也会阻碍人类探索的脚步。

    越是往上走,就越需要思考的能力。

    司马懿看着在校场之中,那些或是皱眉,或是挠头,或是微笑,或是已经在落笔的学子考生,这些人当中,又有几个人会愿意思考,想要翻越旧有的界限,迎接新的天下呢

    司马懿也看到了裴茂坐在一旁,微笑不语。司马懿觉得裴茂应该是有可能猜到了自己出这个题目隐喻的意思,但是他应该是猜不到其他方面的,属于深层次的含义

    毕竟裴茂已经老了,他更想要的是稳定,是安全,是不用思考就能坐得稳。

    裴茂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而台下的那些学子考生还有

    司马懿多少猜测出了一些骠骑大将军执意要推广科举的意义所在,这是和人类本身的懒惰等负面情绪抗争的战场。

    一个懒惰的人,是不愿意下功夫学习的,所以自然就考不好。同样的,一个容易紧张的人,一个害怕失败的人,一个恐惧未知的人,还有许多负面的行为,情绪,想法的人,都不适合作为人类的领袖。

    司马懿之前以为,科举只是为了选举官吏,但是他现在明白了,这是在选择未来

    推倒篱笆,打破城墙。

    心性与心智的锤炼,才能使内心真正强大起来。

    只有真正内心强大且拥有智慧的,才能有资格去担任领导者的位置,也才能引领着人类走向未来,面对再大的变故、再多的诱惑、再难的困境,都可以从容面对,坦然视之。至于那些既没有智慧,也没有坚强内心的人,只想要留在温暖的,舒适的,安全的,习惯的老窝之中的人,绝对不是好的领导者。

    大汉原先的官吏,大部分都是关系户。

    父亲是什么官,儿子大体上也能是什么官,子承父业,一代又一代,篱笆,院落,城池。

    最后长城被外来的人翻越了,那些原本待在温暖的,舒适的,安全的,习惯的人才发现,他们被迫要赤手空拳的去面对刀枪,要赤身的面对冰寒,那个时候,这一些人会感谢那些建造了篱笆,院子,城池,甚至是长城的人么

    司马懿微笑起来。

    前秦,打破了无数的篱笆,院子,城池,可是最后秦朝自己修建了长城

    然后汉朝打出去了。

    西域,北漠。

    现在还有南疆,还有更加遥远的泰西。

    大汉,需要那些勇于去跨越界限的人,就像是大汉开国的那些勇于去打破原有禁锢的人一样。

    科举,就是为了将这些人找出来

    这恐怕就是骠骑大将军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么

    司马懿的目光停留在有一些学子身上。

    虽然说那些学子可能已经是尽力想要穿得正式一些来参加考试,但是贫瘠的生活依旧使得他们的衣袍展现出了一丝窘态,使得他们的皮肤显露出了那些劳作的痕迹,但是他们的目光依旧是清亮的,专注且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希望。

    来河东,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同样的一个机会。

    只要肯上进的人,都需要给予一次机会,至少是一次。

    想要跨过篱笆,走出院子,打破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