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17章打脸的文章,历史的车辙(第2/4页)

    来说,一些肉食者或是即将成为肉食者的人,天真的以为说只要一个结果,具体过程可以忽略,又或是说可以无视某些规则,或者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认知辨识全局的一些变量,导致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结构性的破坏,旁观式的远谋在施行后则成为了笑话。

    而大多数所谓的素食者,其利益格局根本不够开阔,难免会落于他人的计算,或是沉沦于自己的,最终失败。

    而那些仅存的成功者,其实更应该是偏向于肉食者的中层人物,既知道一些肉食者的状况和规则,也明白素食者的痛苦和述求,因此才能进行有效的调和各方面的利益。

    并且在幸存者偏差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人觉得这些人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素食者代表,但是实际上,在历史之中,大部分的素食者的抗争最终都倒下了,而肉食者依旧占据着所有时代的大部分的空间和时间,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走向。

    庞统巡视着,然后忽然看见了田豫投来的目光。

    两个人对视了片刻,田豫微微笑了笑,然后低下了头,开始奋笔疾书起来。而庞统则是饶有兴趣的捏了捏自己三层的下巴,然后在心中略微的记下了田豫这个人

    如果说第一道的策论题目是为了竖立风向标,检测每个人的知识储备的话,第二道的策论题目则是考验个人本心,以及对于政治制度的理解程度。

    毕竟曹刿的闪光点,也就是在长勺之战当中闪耀了这么一下而已,然后就没了。是不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旁观者容易,入局者不易呢

    反正庞统心中有了标准,这肉食者鄙,重点并非是在肉食者上,而是在鄙这里,只要正儿八经的能说出怎样才能不鄙,或是如何杜绝鄙的产生,那么基本上这一片的策论也就合格了,若是能够再联系一下不能远谋,然后格局再大一些,至少得个优是没什么问题。

    相反,如果这些人只是将文章的重点单纯的放在肉食者和素食者身上,说什么两者的优劣好坏,那么基本上没戏。

    毕竟,人是典型的杂食动物

    学子在考棚当中刚刚走出来,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或是相互议论一下答案,一份从陇右传来的答案,便是令整个的长安都振奋了起来。

    陇右之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北宫号称三十万的羌人部队,在张掖城下一战而溃,被羌人占据的地盘,也几乎全数收复,羌人之乱,眼瞅着就要终结。

    消息传来的时候,许多人还不相信,甚至觉得这是骠骑将军斐潜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为了稳定军心,为了秋获,为了考生等等,反正这些人觉得之前西羌之乱打了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这才没有多久,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了

    老百姓倒是欢天喜地,毕竟不管是那朝哪代的百姓,都不喜欢打仗,故而虽说不算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可是精气神提升了不少,也不再是整天提心吊胆,觉得羌人随时可能打到长安来了。

    至于某一些人的怀疑,在这个点上,也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毕竟只要河西将战利品和俘虏一路解押到长安来,是真是假自然一目了然。

    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刘祯带着一些人,来到了长安。

    刘桢是汉章王的宗室子孙,其父亲早亡,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也算是大户人家出身,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