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22章乡老祝愿,恩试开考(第2/4页)

    守之后,也就是自知分量,不敢在奢求更进一步了,便将自己的希望完全都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前几次的骠骑大比,杜远的儿子岁数都小了些,因此留在守山学宫之中没有参加考试,但是今年岁数差不多了,自然是准备试一试。

    虽然说只是预祝,但是杜远也摆出了流水席,让四周百姓乡亲什么的随便来吃,在内院之中更是高朋满座,一同预祝杜家二子到长安之中能考得一个好成绩。

    祝贺当然是美好的,但杜远心里有也是有数,知道两个孩子之中,长子可能还行,幼子么,多少差了一些,这一趟多半只是长长见识而已,还得把希望放在长子身上,虽然他从来不对长子杜钰表示夸赞,但是实际上心中还是蛮多期望的。

    所以杜远破天荒的亲自派人到守山学宫接了两个儿子回家,住了三四天之后,才准备让他们两个人跟着西河的一些官宦子弟,同去长安。

    酒席之上,几杯下肚之后,自然少不了回忆往昔展望未来,杜远或许是因为感触颇深,或许是触景伤情,颇有些动情的说道:『某杜氏亦为诗书传家,奈何羌胡乱,战火焚家园,南逃殒路途,壁碎再难全。如今添得主公信赖,牧守一方,此生足矣,唯有经传浩瀚,俗事繁杂,不得真传,深以为憾也……』

    说到动情之处,杜远多少有些热泪盈眶,然后又是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语,比如要好生考试,延续传统,发扬先祖的荣光之类的话。

    杜远长子杜钰,也带着一同而行的西河学子,一起拜谢。

    次日出发的时候,场面更是隆重。虽然说因为秋天日短的原因,尽可能要早一些出发,所以启程的时候才刚刚天明,但是昨日海吃胡喝了一顿的西河官宦人众,依旧是早早就起来,换上了正式的服装,前来给杜钰等人送行,一路上叮嘱这个,嘱咐那个,若是不能擅离职守,简直是恨不得一路跟着去长安一般。

    大部分的考生年龄都不算很大,所以这样的事情多少有些手足无措,唯唯诺诺的不知道说一些什么或者做一些什么,唯有杜钰年岁大一些,最终带领着全体考生给乡老叩谢拜别,也让杜远老怀欣慰不少。

    送了又送,但是终须一别,考生纷纷踏上征程,身后便是亲友的一片祝福叮嘱之声,而这个声音,或许就这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盈盈绕绕,直至千年之后,依旧不时响起。

    除了西河的学子之外,还有其他各地郡县的,只要能赶得来的,自然是或早或晚,或是提前熟悉场地,或是到了考期了才踩着点到,反正是陆陆续续都往长安汇集。

    像是杜钰这一波,都算是去得比较晚的了。

    原先在长安的考试,场所是比较简陋的,因为参考的人是越来越多,所以一般的庭院都放不下,所以干脆就都是在城外围起来一块地皮来考,条件自然可想而知,即便是搭建了一些临时的考棚,也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泥土的芬芳和蚊虫的拥抱,还有那些抠鼻子抠脚丫放屁漏尿的都不提了,还有些人心理素质不行,紧张到上吐下泻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水土不服,再加上临场一慌,压力又大,才会出现的极端反应,但是只要有一两个,那么周边的考生就算是倒了血霉了。

    不过今年就好很多了,青龙寺建成之后,便有了充裕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