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05章 愚人勿辩(第2/3页)

    就坐,又聊了两句之后便转到了正题之上。

    “此书,从何而来?”斐潜问道。

    许定拱手回禀道:“乃乡野传之,某抄于帛也。”

    “并无檄文?”斐潜皱了皱眉,“某待壮士以诚,还望壮士如实说来……”

    只是口口相传?

    斐潜一万个不相信,虽然说这一片文章写得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也不是说在汉代这种文盲率相当高的时代就可以完全依靠口头传达,就可以表述清晰的,所以许定所说的什么乡野口传,然后他才抄写下来的,必然有问题。

    许定迟疑了一下,然后拜倒在地,回答道:“这个……非某有瞒骠骑,乃此事,确实蹊跷……唉,此书乃夜中,有人以箭矢,射入庄内……某亦周寻不得,故不敢妄言尔……”

    “为何射入壮士庄园?”庞统在一旁追问道。

    许定拱手说道:“在下兄弟二人,于谯薄有侠名……”许定又停顿了片刻,又补充说道,“某亦听闻,阳安李文达,泰山臧宣高,也是有此等文章……”

    哦,明白了。

    斐潜和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

    许定是游侠,李通也是游侠,臧霸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游侠游侠集合体。

    根据这一封锦帛看来,看来就是根据这些游侠的特性而制定的了。

    在东汉,庄园割据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在各地这些大小庄园之中,由游侠,或者说其中有游侠勾连而成的庄园体系,又是汉代庄园割据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侠,在金文和甲骨文当中是没有这个字的,这个是后来派生出来的字体,本意是“夹”,形态么,就是一个大人胳膊之下有两个小人,而汉字很多时候是可以望文生义的,所以也就可以猜测一二古人对于侠是如何看待的了。

    从春秋时代开始,墨家兴起和衰败,但是侠义的概念却流传了下来,到了汉代的时候,这种文化甚至很被推崇,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就有专门的一个篇章用来讲述游侠。

    不过从《后汉书》开始,正史不再有《游侠传》,这些游侠便只能出现在野史之中,但是一直没有淡出华夏的实现,一直持续到了唐代。至于宋朝之后,这种侠,渐渐的就被绿林,江湖所替代,其中的蕴含的主要概念也有了一些变化,甚至被主流的社会阶层排斥。

    其中游侠频出,且具备浓厚的游侠文化的,便是南阳。特别是在王莽时期,虽然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游侠依旧在光武帝逐鹿中原的时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当时在光武之下,最初就是游侠组成的小集团。

    光武帝的兄长,就被记载是好养士,结轻客,又称刘秀原本还是白衣的时候,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这些都是典型的游侠特征,使得最开始刘秀等人起事的时候,就是利用之前培养出来的侠名,来号召天下,聚集起庞大的人力物力。

    甚至游侠在王莽时期,也给予了王莽政权的最后一击,当时“二日己酉,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数千人起兵攻莽,烧作室门,斧敬法闼”,而这些城中少年,其实就是一些游侠。

    而作为靠着游侠发家的光武帝,自然也就知道游侠在其中的厉害,因此光武上台之后,对于游侠也开始压制,不仅限制游侠的土壤,甚至还对于普通的宾客之风,也加大打击力度。宾住同罪,同罚,也导致了一些当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