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92章 经文(第2/3页)

    蔡琰目光追随着这步伐稳健的斐潜走出了回廊,走出了院子,直至消失在视野之中之后,原本挺立的肩膀和腰肢似乎也松垮下来,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吐了出去,闭上眼睛。

    蔡琰呆呆的在亭中站了一会儿,听着周围的风声从树梢之上略过,似乎在说着什么不明的话语,半响之后才才开口唤道:“奉书……将绿绮收了吧……再替我拿几本书来……”

    “是,小娘。”贴身丫鬟奉书从亭子后面转了出来,一边收拾着桌案上的绿绮,一边问道,“那,要替小娘拿什么书来呢?”

    “诗经吧……”蔡琰思索了一下,旋即说道。

    毕竟诗经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华夏最早的诗歌开端题材,甚至很多东西都是在孔子孟子之前的,甚至可以追随到西周时期,既然要溯本追源,那么便从最早的文献开始吧……

    奉书应答了一声,然后就手脚麻利的收拾起来,先将绿绮笼入锦袋之中,然后小碎步的捧着回去,不久之后便又怀着几卷书卷回来。

    蔡琰静静的看着,不知不觉当中将眼前的奉书和记忆当中那个重合在了一起,当年奉书还年幼的时候,入了蔡府,小手小脚小小人儿,巴掌都没有书卷大,而且竹简木椟的书卷又重,便只能是捧在环中,所以才被叫做奉书……

    “奉书……”蔡琰忽然轻轻的问道,“你……你会想起你的爹娘么……”

    奉书动作停滞了一下,然后眨了眨眼,摇头笑道:“小娘,我想不起来了……”

    蔡琰静静的低着头,过了片刻,缓缓的走了过去,牵住了奉书的手,然后抱了抱奉书,什么话都没有说。

    “……小娘……”奉书的脸在蔡琰的怀中,声音有些闷闷的。

    过了许久,两个人才分开,都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蔡琰在桌案边重新坐了下来,然后随手拿起了奉书带过来的诗经,铺平翻开,上下扫了几眼之后忽然愣了一下,樱唇微微扇动,不由得轻声念诵了出来: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

    平阳的政事堂。

    政事堂,不管什么时候似乎都是热闹无比。倒不是嘈杂,这种地方,别说大声嚷嚷了,就算是声音大一些,都会立刻引来两旁值守兵卒的警惕目光,若是稍有失礼之处,说不得立刻有兵卒上前叉将出去……

    但这里的人流量确实大,所以动静自然也无法小下来,来来往往的官员文吏手中都捧着行文,脸上都写满了“我这个事情最紧急,我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模样。

    “……荀兄,此事应如何啊……”令狐邵有些头疼的挠了挠头皮,愁眉苦脸的在川流不息的官吏往来当中,见缝插针的说道,“不知君侯之意应是……咳咳……”

    见又有人近来了,令狐邵便干咳了两声,闭嘴不言。

    春耕开始了。

    平阳左近,随着冬雪的消退,负责各项事务的官吏又开始重新奔波了起来,而作为平阳的大管家荀谌,自然是大抵有一阵忙碌。耕牛耕种,人力调配,敦促生产,协调地方等等,流水一般的行文和官吏涌到了荀谌此处,然后就像是在这里转了一个弯一样,又重新流了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荀谌依旧可以一心二用,上下扫了最新送进来的行文几眼,然后又文了几个问题,便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