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54章 讲农学社(第2/4页)

    向外扩展,直到形成今天的这个模样,而在中国历朝历代当中,疆域最大的,莫过于元朝了。

    虽然很多人不认同元朝,也不认为元朝算是一个正统的华夏王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朝的疆土确实是最大的,以至于后期王朝都没有能够再次突破元朝的的范围。

    如果,把历史上所有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国家都做一个对比的话。光光以疆域来评论,那么元朝绝对能够排进前三。因此问题就来了,在生产力和科技低下的公元12世纪左右,在马背上诞生的元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广大的疆域呢?

    只是因为战马的原因么?

    就算是有战马,在面对庞大的疆土的时候,时间和空间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斐潜之前是觉得如果打通道路,修葺直道,节省在路途上消耗的时间,让中央兵团能够更快更方便的抵达各个地方,才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帝国。

    但是现在,斐潜忽然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其实从历史上看来,在华夏的周边,游牧民族起起落落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是鲜有大成者,就算是后世的清朝,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根本没有想过要统一全国,只想着捞一票就走,却没有想到无比的明王朝,就跟烂豆腐千疮百孔,白捡了一个便宜。

    唯独只有元朝,从一开始在草原上的小小蒙古包开始,就发出了豪言壮语,成吉思汗的人生轨迹就不多说了,按理来说,一个游牧民族,习惯了居无定所,是不太可能有攀爬科技树的连贯性的,也难有稳定的后方基地和文化传承来支持王朝长久有序,自然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可偏偏元朝就干成了……

    当然,很多人也会说元朝只是蒙元帝国的一部分,只是其中的一个金帐帝国,蒙元帝国的其他组成国,如黄金汗国啊,鞑靼国什么的,并不能算是元朝,这一点也没有错,但是斐潜在这里考虑的并不是所谓的归属问题,而是什么样的动力才导致了蒙古人有这样近乎于疯狂的扩张行为?

    为什么在华夏中心建立王朝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动力?

    小富即安?

    不够贪婪?

    劳民伤财?

    取得了那些贫瘠之地也毫无作用?

    终究华夏文明依旧没有走上扩张的道路,或许在这其中,留存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的思想当中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道路难行,有比从安南拖拽运输参天大树运输到北京作为修建宫殿的大梁更费劲艰难的么?

    信息缓慢,有比从岭南快马直送容易腐烂变质的荔枝到长安供贵人享用更怕耽误时间的么?

    所以所有的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不想而已。

    那么这样才能让不想变成想呢?

    毕竟读过书的华夏人,并不像是蒙古人那么好激励,说一句“天下草场”便会嗷嗷嗷叫着冲向天边……

    对了,山海经?

    斐潜啜了啜牙花子,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方向……

    但是现在,斐潜还是要先考虑解决一下当下比较急迫的一个问题。

    信息的不对等。

    斐潜之前在后世,大学里面学的专业,便是什么“信息管理系”,结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这个系定然是某些领导不知道是拍脑袋还是拍屁股给决定出来的,导致斐潜他从大一到大四,课程体系混乱无比,有金融学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