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0节:庞然大物(第1/2页)

    李绩了解到,身为百官之长,马周心里早存着搬倒长孙无忌的想法,只是因为陛下李治不支持,才不得不全面撤退,韬光养晦,蛰伏隐忍,伺机寻找同谋,一次搬倒这个庞然大物的最佳时机。

    马周也了解到,李绩不仅仅是军伍出身,也是极为有头脑的人。面对三朝无老,权势滔天的皇亲国戚长孙无忌,他也在寻找着机会,只是势单力孤,缺少支持他的人。

    二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关键的是,朝中还存着一个人,这个人受李世民的嘱托,一定要想办法保全长孙无忌。这个人就是诸遂良。

    马周知道这件事,知道李世民向诸遂良交待过这句话。在李世民看来,长孙无忌位高权重,受人诟病,早晚引起公愤,性命不保。从面,李世民早早的就埋下一个伏笔,要诸遂良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

    换个角度来说,李世民知道,他在的时候,还能依他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保全长孙无忌平安无事。一旦他不在了,长孙无忌早晚会被人家从高位上整下来。

    因为李世民也深深地知道,长孙无忌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同时存在着致命的缺点。若是这些缺点被对手利用,他一定会永世不得翻身!

    通过疏理李世民交待这些话的深层原因,马周找到了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科举条件下,步入朝堂做官的人越来越多。朝中集中的权力,慢慢分散到许许多多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手中,已经成为天下大势。

    长孙无忌代表着关陇集团。代表着权力的世袭制,肯定会引起许多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人不满。再加上长孙无忌纵横朝常几十年,鲜有遇到匹敌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傲气,越来越不可一世。

    所以,他才托同样是世袭而来的诸遂良保全长孙无忌。

    马周见到诸遂良,把知心话托底讲给他听。暗示他。在科考士子们和传承世袭制之间,必需做一个决择。

    诸遂良能被李世民这样的牛人托言办事。自然也有非常的谋略。对马周和李绩与长孙无忌之间的争争斗斗早有所耳闻。他一直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从不参与其中。

    现在,马周向他交待心理话。他当然知道,马周是在拉笼他。若是没有他的支持,马周很难搬到长孙无忌。若是他倒向马周一边,长孙无忌必败无疑。

    可是,世袭制的长孙无忌一旦倒下了,对他诸遂良是有益还是不利?左左右右反复权衡,他决定,还是站在岸边不下水为好。

    既不得罪长孙无忌,也不得罪马周。与玄武门之变中的秦琼一样。无论哪一方想要取胜,都必需依靠着他的支持。他不管支持哪一方,都有失败被逐出长安的可能。若是他不支持,保持中立,不管哪一方取胜,都可心安然保全自身。

    从诸遂良不阴不阳的态度里,马周感觉到,他是保持中立的。其实。他的不支持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等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马周和李绩搬倒长孙无忌。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周和李绩便开始了投石问路。首先,伏下一帮精干的府兵,详细调查到长孙无忌的管家的一举一动。

    通过了解,得知长孙无忌管家得到一百亩地之后,狗仗人势,狐假虎威,欺压百姓。在他正不可一世的时候,马周派人把他拿下,然后,通过酷刑拷打,竟然得到一个惊天大阴谋。

    原来,长孙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