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7节:减法(第1/2页)

    在李世民的坚持下,马周想起了以前袁天罡说过的话,仙界还给李世民留着一个位置,并不是说李世民有仙根,而是看在他对大唐子民所作所为,在仙界给他挤出来一个位置,等于仙界对李世民的赏赐!

    马周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把李神通临去世时留给他的一本《道德经》的书,献给李世民。这本书李世民读过不止一次,对里面很多句子都有深刻的体会。刚一拿到书,觉得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还以为是马周糊弄于他。

    等有空的时候翻开里面的内容,仔细一看,却十分欣喜。道德经的内容还是一样的,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里面的注解却与李世民自己的理解大大的不一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李世民原来的理解中,真正善良到极点的人好像世界中无所不在的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这种能生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的自然力量,通过疏导、引导、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么自然界和人类就可以达到平衡的目的了。

    但是,现在的人们不能发挥个人和社会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当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无道的愚昧状况。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能将自己放在一个智慧或说是明智的位置,将心放在一个明智而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洞察力和为他人着想的位置,对人能以合适与体贴的态度,说话能有实际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动脑子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有什么计划能够审时度世,那只有平衡的世界了,哪还有什么因为不平衡而起的争端呢?

    如果真能这样就没有什么值得痛苦和相互伤害的了。

    可是在马周送给他的这本书里。李世民却读出了无所不在的道。首先要像道一样有宽容的心胸,可以包容世界一切,不论是善还是恶。都是道在使然。君王也好,百姓也好,都要遵守天地间的这种道。

    道不存在于任何事物,又存在于任何事物,无时不在,无地不在。真正的参禅悟道。不在禅房,不在道观。也不在皇宫,而是在于心里。心至则福自至,心灵则道自灵。

    李世民心灵福至,突然醒悟到,这么多年来,所作的一切,都在与道德经所说的道相背而驰。什么是道?道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