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2节:大明宫(第1/2页)

    马周的建议,对李世民来说等于雪中送炭,正中下怀!

    每当遇到步履坎坷的关卡,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马周总是不失机时的轻轻说几句关键话,就让李世民脑路大开。[ad: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草莓小说网,w]李世民欣赏马周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太极宫东北角新建一座皇宫,给太上皇避暑专用,消息传开,长安城的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轻易弥补因玄武门造成的不利影响。然后,征发附近百姓到新皇宫服劳役,过六个月左右,再征发一批,如此循环,不仅不影响百姓春种秋收等正常耕作的农活,还能把事亲至孝的名声带到四面八方,可谓一举两得,好到不能再好了。

    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岭南,一定要从南方征发几批百姓,以役代粮的形式,伐木凿石,长途送到长安来。沿途所过州县,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打扰。或是这样严格规定,那些好奇的百姓越是打听到,这就是给太上皇修建避暑皇宫的材料!

    于是,几乎不废吹灰之力,把孝顺老人的名声传播到大唐境内的角角落落。

    李世民也仅仅是因为李渊不与他一起避暑,感到心里不痛快,马周就想到这么长远的对策,目光不谓不深远,计划不谓不周密。

    马周有宰相之才!

    于是,大明宫还没有破土动工,马周就自然而然的升到从四品上的太中大夫之职。

    随后,李世民下一道圣旨,令马周和工部尚书阎立德以及将作阎立本全权负责大明宫的修建。

    三个文人,齐心协力,昼夜计算,考虑到太极宫地势低洼,夏天温热,新建的大明宫必需高,既要有避暑作用,还要向世人展示皇家威严。从而在设计,运输到整体蓝图,反反复复推演数遍。直到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才在长安征发一批劳役,破土动工。

    每天,随着长安城内早朝鼓声的响起,城东北部十万人马开始忙碌。砸夯的呼喊声响彻云霄,百姓密如蝼蚁。把从南方运来的石块以及木料,一块一块铺平,打好坚实的地基,足足修建了三层,超出长安十五米的高度。

    从城东北出去,首先铺建一个宽六百三十米的广场,使百官上朝,以及外邦使者来大唐参见时,亲眼目睹大唐的雄伟和宏大的气势。百官上朝从两侧分别抬阶而上,起名叫作龙尾道。

    主殿两侧又修两处楼阁。使皇帝处理朝政困乏之后,登高望远,体会俯视众生,舒展胸怀之自豪感。

    为了这次修大明宫,李世民专门调拨十五个州的赋税,对参与的百姓进行补偿。因此,虽然参与这次浩大的工程,大唐李世民并不像杨广一样,劳民伤财,而是从细小之处着眼。把一件好事办成两件好事。使百姓在心里默默对比,李世民与杨广两个皇帝的不同之处。

    而身份卑微的百姓,也展示了平凡而伟大的一面,把宫殿的基础打得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可惜的是。宫殿刚刚进行一年,第二年便驾崩在垂拱殿。为此,李世民辍朝数日,率百官举国发丧,把丧礼办得十分隆重。

    大明宫是为李渊修建的避暑宫殿,如今李渊驾崩。大明宫就没有必需修建下去。恰恰相反,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又被调去修筑献陵。

    二人思来想去,以前的帝王们也只有汉武帝才配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帝王,就按照汉武帝的规格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