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3节:六亲不认(第1/2页)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长安城内安静的街道上,各级官员揉着惺松睡眼,在仆人的拥护下,哈欠连天往太极宫赶。除非天上下大雨雪,否则任何时间都必需在卯时上早朝,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马周和常何二人也早早起来,常何要去玄武门看守,而马周要上早朝。二人一道来到皇城朱雀门,沿着通道穿过承天门才分开,这时马周要去两仪殿,常何绕到北边再要走一段距离才到玄武门。

    来到两仪殿,殿门口稀稀疏疏来了十几位大臣,借着殿前悬挂的大红灯笼,瞧着来人都不熟悉,马周自觉退到不显眼的地方,免得让人看出来,自已就是昨天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监察史。

    初来乍到,做为一名亲晋的小官员,不惹事生非,不节外生枝就是最大的好处。当然,让马周发现他们有违犯禁令的行为,马周也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杀几个立立威,没人知道你是能办事的人。

    就看这些官员中,哪个是倒霉鬼了!马周暗下了决心!

    不一会功夫,满朝文武陆陆续续全部赶到。

    卯时三刻,两仪殿的门准时打开,殿内也灯火通明,亮如白天。文武官员鱼贯而入,文臣在东,武将在西,分列站好,静候皇帝陛下李世民的光临。

    正在这时,殿门口一阵说话声传来,马周回头,发现淮安王也赶到了,心里不禁荡一下。这老头子,昨天说来今天果然来了,难道真向李世民给自已讨更大的官?看来今天自已还不安生,仍然是朝议的焦点。

    淮安王李神通来到大殿,眼神四处乱看,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马周,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也没说什么。

    李神通刚在前面找个位置站好,在一帮打着灯笼的太监引领下,李世民就到了,十分威武的坐在御案前面,一脸严肃的巡视朝内一圈。

    一名太监向前站了站,扯着不阴不阳的嗓子嚷道:“陛下驾临,众臣早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起来吧!”李世民轻轻吩咐道。

    大殿内人人拿着玉笏垂头看自已的脚尖,人数虽然不少,但十分安静。

    “众爱卿有何要事上奏?”李世民问。

    殿内仍然十分安静,并无人出列奏议。

    淮安王本来想等别人奏完朝政之事,再趁机提出要求。没料满朝无人搭话,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站站,说:“臣有本奏!”

    “哦?淮安王今天也到了?”李世民见到他有些意外,欠了欠身客气地问道:“淮安王有何事要奏?”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叔父,是至亲之人,君臣礼仪之外,还有亲情的成份,说话当然要比对一般人客气些。

    “昨日早朝,博州人氏马周,把晋阳地震之事安排得风调雨顺。臣以为,陛下封赏的监察史之职并不高,委屈了马周的才华,恳请陛下委马周以御史大夫之职!”

    李世民听了又是一个意外。淮安王今天上朝原来是为马周叫屈的!与昨天满朝文武不允许马周做监察史的局面刚好相反。淮安王什么时间听说昨天早朝的事?又是如何认识的马周?为什么不顾亲王的身份,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监察史打抱不平?这里面肯定有弯曲!

    “这件事昨天已经定下了,暂时就这样安排吧。朝令夕改,朝廷的颜面何在?”李世民淡然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