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6节:李代桃僵(第1/2页)

    这天,长安城地动山摇,城内百姓一片恐惧惊慌。

    消息传开,才得知晋阳附近地震。长安距离晋阳近,也有强烈震感。

    唐高祖李渊起兵夺取皇位的大本营就是晋阳,按地位,晋阳的重要性不次于长安,龙脉所在,国之根本啊。晋阳地震意味着龙脉受损,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朝廷立刻派人赈灾恤民,宣布减赋三年,使受灾百姓安稳渡过灾期。

    可是,长安街坊内到处流传着李世民杀兄逼父遭上天的报应,才有这次地震的谣言!

    这时,李世民从李渊手里刚接过皇位不久,新朝还不稳定,更有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这次地震使危机加剧,李世民立刻陷入愁云惨淡中。

    李世民征求大臣的意见,下令使长安城内的百官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以集思广益,尽快摆脱不利的窘境。下诏令的本心是为国为民,出发点是好的,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这次上书,专门揭发别人的过错,甚至无中生有,挟击报复,公报私仇。

    派人查明情况后,李世民十分震怒,关了一批,流了一批,杀了一批,朝中局势慢慢安稳。可灾情依然,窘境依然,并不因杀掉一批跳梁小丑而有所减轻。

    家贫思良妻,国难思良臣。

    这时候李世民才深刻感觉到,治理好一个国家,比建立一个国家更加困难。建立一个国家,面对的势力是敌军,策马疆场,长驱直入,把对手杀光杀败便太平无事。

    治理一个国家面对的敌人是身边的人,是同一阵营的人,甚至是以前立大功的将军和文臣。这些人打着自已的小算盘,脸上还装着为皇帝好,为国家前途着想。他们真诚而灿烂的笑脸背后,深深掩埋着不可告人的企图,使人真假难辨,贤佞不分!

    双眼看得清风云,却看不清心如海深!

    李世民迫切需要一个能言善辩,察颜观色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人帮助治理眼前的混乱。他不由得想起,在新丰客栈遇到那位山东来的年轻人便有这份本领。可当时忙着玄武门之事,连他姓字姓谁,在哪里居住都不知道,长安城这么大,人数超百万,找一个人出来比大海捞针还困难。

    没办法,瘸子里挑将军,只好让百官继续上书。这次的要求比上次更严格,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百官不敢胡来,力陈利弊。

    可谏义拿到李世民面前,都是眼光短浅之作,他仍不满意。

    常何本是金吾卫小官,轮不到他上书,他也乐得一身轻松。李世民在皇城出来进去,经常见到他,无意间想起,让他也写一封对朝廷有利的谏书,递到中书省。

    这难坏常何了,带兵打仗欺负人他在行,大字却不识几个,上什么书?回到家茶饭不香,唉声叹气,天都塌了一半!

    马周见了,问常何为什么不断感叹。

    常何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讲一遍。

    马周微微一笑:“这有何难?找人代笔不就结了?”

    常何眼睛一亮!马周就是读书人啊,就让他代笔,写几条谏义,传到中书省把这次难关渡过去就算了。纳不纳谏是皇帝的事。

    马周和常何的心思可完全不一样,十分严肃地对待,仔仔细细写了二十一条,条条都有针对性。不肖片刻,刷刷点点书写完毕。拿到太阳底下,使墨迹晒干,封入谏书。

    谏书写完,常何非常高兴,迫不及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