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四章、报业巨头沃尔特(第1/3页)

    伯纳子爵的办法其实并不难,也就是让林梓涵先加入皇家海军,然后他再动用军中的关系,将他调到“狮子号”上去,这样林梓涵就能名正言顺地前往清国。

    其实能回到中国也不难,在伦敦码头随便找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先到印度再换乘其它的商船,就算是麻烦点也能到达广州这个清朝唯一的通商口岸。可是这对于林梓涵来说并不够,清政府在这个时候也就只向外国人开放了广州这一个港口,想旅行到中国其它地方门都没有!

    要想回到那个他和高媛媛共同生活了六年的城市帝都,就只有以外国使臣的身份了。虽然以海军的身份最多只能到达通州码头,不过林梓涵有信心让马噶尔尼带着自己去北京城。所以林梓涵只是犹豫了一会,便全盘接受了伯纳将军的建议,决定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不过林梓涵应该庆幸的是,现在距离180年还有四十八年,要不然让他驾着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驶入广州珠江口,那还不成了名符其实的汉奸了

    整理好心情的林梓涵很快想起了约翰·沃尔特的邀请,便将这几天默写下来的诗歌稿纸带在身上,然后吩咐威廉将自己送到泰晤士报在伦敦的编辑部。

    泰晤士报的编辑部是整个泰晤士报的核心所在,位于史密斯菲尔德东路一栋四层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里。1785年,约翰·沃尔特创办了这家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报纸。最初之时,这张报纸的名字并不是泰晤士报,而是叫做世鉴日报,在1788年的时候才正式改为了现在的名字。泰晤士报虽然不是英国最早的报纸,却是是英国报业最典型的代表。其两百多年的发刊历史,更是见证了大英帝国的崛起和衰落,英国的学者曾经就说过,“如果你收集了所有期的泰晤士报,你得到的将会是英国十八世纪后最详细的历史!由此可见泰晤士报在英国的地位有多么重要,堪称英国传媒业的标志也不为过。

    泰晤士报之所以能在创办之时便大获成功,是因为它是英国第一家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它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此之后,英国精英们早餐的桌子上不仅有牛肉和面包,还有一张泰晤士报。在老约翰·沃尔特执掌泰晤士报时期,这家报纸有着令同行难以想象的利润率,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够在质量上和盈利上与之相比。处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皆高于在其它报纸工作的新闻从业者。

    林梓涵今天来泰晤士报的编辑部可不止是来朝圣的,他摸了摸口袋中的诗稿,今天不把富得流油的泰晤士报榨出几两油水,那他上辈子在营销部那两年岂不是白瞎了。

    一个穿着非常得体的职员看着在门口傻笑的林梓涵,有些奇怪地走过来问道:“这位先生,请问你到泰晤士报的编辑部有什么事情吗”

    林梓涵连忙将脸上的傻笑敛去,刚才想到自己从沃尔特的口袋中挖出大笔大笔的英镑,心情有些过于激荡了。“你好,我是应你们总编约翰·沃尔特先生的邀请而来,不知你们总编在不在”

    那位小职员也不确定林梓涵说的是不是真的,因为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作家找上门来,想要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前几天就有个落魄的家伙自称受到了总编的邀请,要不是总编的秘书直接将那个家伙轰走,估计大家都被骗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