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6章 王浩然为国企献策(第1/2页)

    王府仁想通透了后,也不急着表达什么意见,反正这事还早,以后慢慢准备都还来得及,况且眼下还不适宜谈生意的事,于是他说起了王启宏的事来:“宏儿还是在家里多待一段时间吧,等你娘好些后,你还是得回高昌去。高昌的事干系甚大,将来功劳可不小,如今那边发展得不错,总不能半途而废,把天大的功劳让给他人了。家里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们王家又不是小门小户,哪用得着你们照看。况且你们的娘做慈善机构的事简直就是着了迷,闲着时就玩玩点兵,逗逗孙子,不会无聊的。”

    王府仁所说的这一点,王浩然还是想到了的,他让王启宏留在京城掌控高昌的事,除了方便王启宏照看家人外,也不至于失去他在高昌的主导地位,只是如此一来,虽然最终的功劳能算在他头上,但总有些坐以待劳的感觉。

    “七哥你觉得如何?”王浩然问道。

    “我的想法跟爹的一样,虽然我想早点回来,但总得把高昌的事完成了才行。”

    “那好吧。”王浩然想了想继续说道,“七哥,这样吧,等你回高昌后,就给棉花加加价,每车棉花在原有的价格上多加十斗米,而且那些运往高昌售卖的大米,价格都提高一钱。如此一来,定然能在高昌掀起棉花种植热潮,那我们的计划就能早一点实现了。”

    王启宏对这些事了如指掌,王浩然一说出所加的价格,他就能很快的算出其中的利润所剩几许,担忧道:“棉制衣服的售卖价格本来就不高,利润也不算多,若是棉花价格涨这么多,怕是没多少利润了。况且高昌那边大米的需求不高,有种棉花的百姓肯定是不用再买大米的,就算大米价格提上去,也多赚不了多少钱呀!”

    “无妨,反正我没想在高昌赚多少钱,况且现在的米价都开始下跌,到了明年,更会猛跌,我们也就今年少赚一些罢了。”

    等王语凝的丧事办完之后,一个太监来到王家,说陛下有事找王浩然,但并没说具体的召见时间,只是让王浩然这几天有空的时候入宫一趟。王浩然想着左右无事,干脆就直接跟着太监入宫了。

    李世民宽慰王浩然一番后便说起了正事:“浩然,朕想从国库中拨出一些银两用来做生意,你觉得如何?”

    王浩然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事,乍然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唐朝人的思维还真不可小觑,朝廷投资的生意可是国企啊!若是照原来的历史进程,国企的出现还是几百、上千年之后的事呢!

    “不知陛下这么做是为何?”王浩然问道。

    “你觉得这么做可有什么好处?”李世民察觉到了王浩然的惊讶和兴趣,这么说来,这小子对此事肯定有所见地,于是想考考王浩然。

    “朝廷投资做生意,用处极多。首先,赚钱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朝廷财力雄厚、各项相关政策都可以对之有所优待。朝廷若是多了这么一条收入渠道,那对老百姓的各项税收便可以有所减免。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一条,最重要的是,正所谓商人逐利,商人为了最大的利益,往往会有很多商人会使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是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都是朝廷法制难以制约到的,毕竟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的。但若是有朝廷的出资的买卖在的话,朝廷就可以通过调整这些买卖来影响其它商家的决策。比如说,如果朝廷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