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85章 威镇咸海(第2/3页)

    的西部大开发国策里,就有专门的乌浒水三角洲平原农业中心开发计划。

    远离高山,体量巨大的三角洲平原,地理上有些孤独,与依附于天山的阿姆河中游和锡尔河中游相比,不在东西方贸易商路之上。

    荒漠和咸海环绕的阿姆河三角洲,过去也因此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火寻国过去独占此地,却也只是一个中亚三流小国,过去臣服于突厥、波斯等国。

    那片巨大的三角洲,火寻人以前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开发他们。

    但大华进入这片三角洲十二年,却已经让这里翻天覆地。

    一个个的军屯农场、国营农场,甚至是许多移民们的农庄,朝廷投入巨资规划修建的引水渠,甚至是疏通乌浒水使之成为运河。

    兼之朝廷将这里打造为河中地区的中心,用做监视、对抗阿拉伯人的前沿阵地桥头堡,让这片地区,反成为了昭武地区中后来居上的地方。

    这里常年驻扎着许多军队,到处都是军堡和农庄,并有许多军工、民用工坊企业。

    本来孤立于荒漠之中,孤独无险。

    可就因为大华帝国的全力开发,使得这里成为帝国西北边陲的一颗明珠。这个农业中心,甚至还成为了一个工商贸易中心,这里生产的粮食,甚至已经能够满足整个河中道的军民需求。

    近几年,阿拉伯人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狂妄,这也让大华不断重视河中这块前沿重地。

    咸海舰队、里海舰队,两支内湖舰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甚至在两湖还派驻了陆战师。

    皇帝西巡,也来到了咸海。

    河中道、火寻省,张超转了一圈下来,非常满意。

    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中原大华的农耕技术,再加上大量移民,使得这里的荒地成为阡陌,遍地金黄的稻麦。

    以前这里的突厥游牧民,昭武粟特游牧民,还有一些绿洲土著,如今全部都服服贴贴的成为了大华子民。

    河中道做为边地,拥有不少诸侯封地,但也还有许多朝廷直辖州县。张超看重的还是控制,一路过来,看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行走的大多数是中原汉商汉民,那些纵横的阡陌田间,耕种的也多是汉民,他很欣慰。

    这里的土著胡人,已经不是多数了,他们甚至连一成数量都占不到。源源不断的汉民涌入,成为了这里新的主人。

    城堡的主人,农庄的主人,矿山的主人,工坊的主人。

    还有来自中亚甚至是欧洲各地的奴隶,各种各样的异族人,被他们的同胞贩卖至此,被送到各个工坊矿山农庄做工,闲时听儒生们宣讲布道,传讲华夏历史,学习汉话汉字。

    他们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金发还是棕发,都开始统一汉式发型,穿着汉族服饰。

    看着那些异族商人,异族奴隶们也开始操着汉话,甚至写着汉字,如同一个汉人一样的生活着,张超感觉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些,就是他一直以来想要做到的。

    虽然河中地区,如火寻这样的大城还是少数,多数地方还很偏很穷,可最重要的已经有了。

    这里再没有一间波斯人的袄教教堂,也没有一间阿拉伯人的新月教教堂,也没有罗马人的天主教堂。

    在这里,到处都是儒家的文庙,然后是财神庙、城隍庙等等这些充满汉家味道的庙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