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96章 擅权(第3/3页)

    忌现在向皇帝上奏,说张超在内阁搞一言堂,专权独断,大权独揽。

    承乾当然也不希望这种局面发生,他倚重张超,可也不想被张超架空。

    “陛下,其实臣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内阁分工的事情,现在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臣是主持内阁,总管中枢,此外人事、财政、监查、审计也由臣亲自提纲。次相房玄龄,则负责内阁常务工作,以及民生经济、税收财赋这块,此外也协助臣分管财税、监管审计这块。”

    听到张超这样说,承乾心里松口气。

    看来长孙无忌冤枉张超了,他并没有打算一直独揽内阁大权。

    肯分工就是好事,这样内阁才是真正的内阁。

    “其余七位群辅,臣的想法是一位群辅对应六部的一部,还有一位群辅则负责对口联络议会、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诸衙。”

    “联络诸衙这个工作十分重要,臣打算交给上党郡王长孙无忌。褚遂良负责吏部、岑文本负责兵部、于志宁负责户部、杨师道负责刑部。杜淹负责礼部、戴胄负责工部。”

    朝廷六部,事无不总。行政这块,基本上可以划归六部之内。因此说,一个辅相分管一部,也算是比较合理。

    到是长孙无忌这里,不管六部,而是去联络议会、翰林等这些不归内阁的部门,这就不是分管而是联络。很明显,张超说长孙无忌如何功高,威望重,能力强,其实说到底,就是不给他实权。

    而且六部中,权力最重的是吏、兵、户,一般称为上三部,张超安排的也是自己的铁杆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宁,连刑部这个负责司法的也都是安排了自己人杨师道。

    原来汉京这边的杜淹和戴胄,也只管礼部和工部。

    按正常的内阁分管制度,六部负责行政这块,每位尚书自然就是一部之首,主持六部内的日常事务工作。地方事务,上呈中央后,分交给六部。六部负责相对应的事务处置,处置后还要上报内阁复议。

    而那位分管的辅相,首先处置,每个宰相都也有自己的一套属吏班子。初步处置之后,重要事务,还要拿到内阁会议上商议,要最终由张超这个首辅做出决定,然后贴黄,再上奏皇帝。

    皇帝在翰林院的协助下,做出审阅结果。然后发到议院六科,由六科做出审议,通过,则发回六部,最终执行。

    可以说,这其实也是一套很复杂的办事程序。

    内阁的宰相们不仅是分管,他们也在内阁会议上集中商议决策,是负责决策与执行这两块。

    皇帝和六科都有封驳审议之权。

    宰相们都有决策之权,但因为内阁实行的是首辅贴黄制度,因此其实是个民主集中制。

    张超跟他们玩了个文字游戏,宰相们最大的权力还是分管,长孙无忌如果负责外联,没有实际分管的六部衙门,那他的权力就大大减少了。

    承乾本想把吏部交给长孙无忌分管,可见张超把外联说的这么重要,倒一时不好反驳,最后还是没能坚持己见。

    “好,内阁分工,就按元辅的安排吧。”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