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3章 回长安(第2/3页)

    编号多少,亩数多少等。地都比较大,最小也是一两亩一块,有利于耕种。

    “好了,大家地也看过了,现在我们开始抽签分地,因为你们是来的早的,因此先抽签,这是占了便宜的。分地的规矩,是张使君订下的。每丁百亩,一半谷地一半坡地,坡地谷地中,各一半为永业田,其余为口分田。分到了地,大家就要抓紧时间垦荒出来,头三年是免税赋的,三年后课税,若是三年后地还荒着,可是要罚钱的。”

    柯老爹倒不担心这个,就算家里八百多亩地,可一开始先粗耕,把家里地分成三批,轮流耕作,养养肥力。而且官府也说了,坡地可以放牧养殖,养牛养羊、植物种林也行的。

    直接就在田里抽签分地。

    每一大片地,都划分为上百份,这样保证不同地段的地,都有一份,不会哪家全好地哪家地都差。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户人家得抽好多次签,几百亩地,可能得分成十几二十块。大的一块三十四亩,小的一块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亩。

    不过柯老爹每抽一个签,还是都笑呵呵的,嘴都合不上了。

    拿着签子,对照着界牌,柯老爹那个高兴啊。最小一块地都是二十亩的,这难以想象。以前在灞上,一个成丁都分不到二十亩,还得是七零八落的,一块地都不到一亩。

    “这块地好,种粟,有水浇,肯定收成好。”

    其它的移民们也都喜笑开颜。

    最后,做了些调整,先来的这些移民,建成屯堡,后来的到时再一起。并且划分村子的标准,是以原来所在地百姓尽量聚居一起。

    柯老爹等许多白鹿乡的村民们都划在了一起,来自白鹿乡的移民组成了一个屯,拥有一百户人家,刚好是两保二十甲。

    柯老爹还被乡里指派为白鹿屯的屯长。

    “现在上面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主持选出甲长、保长,然后组织带领村民们,把屯堡的墙修起来,然后盖房子。大家合力一起,先建好村子,然后再开始垦荒屯田。这段时间,州县会供应大家粮食,凭户口人数限量供应。”

    这个供应粮其实也是要自己花钱买的,但起码不用操心粮食了。如果自己去市场上买的到粮食,那自然也没有限制。

    柯老爹对于官府的安排挺理解的,村里人合起伙来建屯堡,修水利,总是比各干各的要快的多。

    “还有一件事情,村里得组织青壮,建立护村队,每天得轮流守卫巡逻,夜里也要护村守夜。官府会给大家发一些枪头,你们自己制作长枪,再做些盾牌,注意一些。若有烽火,或者是警讯,要立即关起堡门固守待援。”

    一句话,让柯老爹他们再次明白,这里是边地。

    州城。

    张超带着崔莺莺她们逛了逛。

    “洮州城挺大的,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那是,周长八里呢,这可不是小城。不过以前这里比较简单,主要是人口不足,现在有了这么多移民,再重点发展下边贸,这里马上就能繁华起来的。”

    崔莺莺笑着点头,这次她把家底都带来了,除了大半是收地后移民们寄存在钱庄的钱,还有许多是张家的家底。

    她已经做好扎根洮州的打算了,她听舅父说了个中内情,知道可能三郎这次短期内回不到长安了。不过也无所谓,三郎在哪,她便在哪。

    三郎到洮州当官,她
    (本章未完,请翻页)